提起武隆县赵家乡,很多重庆人,第一反应会用“避暑胜地”来形容它,然而,几年前,隐在高山地区的它,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乡镇”的帽子。如今,夏天一来,赵家乡的农家乐便住满了前来避暑的城里人。随着避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也随之被带动起来。
成立专门组织开展扶贫
“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家住赵家乡的村民老张,见证了家乡的脱贫过程。作为一家农家乐的老板,老张一年收入可观。昨日,提起巨变,老张有些激动,“真得感谢政府啊,尤其是对口帮扶我们的法官们。”
原来,按照重庆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市高法院自2008年底开展对口扶贫武隆县赵家乡以来,联合五个中院和武隆县法院,组成法院系统扶贫集团,通过协调公路建设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提供免息贷款启动资金、资助教育事业、物品捐赠、春节慰问等多种方式对赵家乡进行对口扶贫。
对口扶贫启动之初,重庆市高法院专门成立了由市高法院常务副院长任组长、五个中级法院院长任副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采取集团扶贫模式,集全市法院之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同时,在扶贫期间,除了法院系统的帮扶以外,市高法院还积极协调市交委、市农委、市扶贫办和医疗机构等部门,采取协调公路建设资金、邀请畜牧专家现场指导、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和组织医疗队伍现场义诊等方式,帮助该乡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项目。截至2014年底,在贫困线逐年上调的情况下,该乡的贫困人口从2009年的328户1112人减少到239户969人,扶贫成效明显。
学校和学生成扶贫重点
随着赵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市高法院在扶贫初期所确立的“扶上马、送一程”的扶贫目标已基本实现,到了扶贫工作需要转向、扶贫对象需要具体明确的关键时候。为了更好地帮助该乡尽快脱贫,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市高法院从2012年开始,按照市高法院院长钱锋“逐步转变扶贫方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重点针对学校和学生”的扶贫工作要求,采取资金直接投入的形式,从学前班一直到大学整个求学阶段,从校内到校外,着力抓好助学扶智工作。
据介绍,在学校扶贫方面,市高法院扶贫集团加强乡中心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已先后完成了对该乡中心校的学生宿舍床铺进行更换、铺设塑胶运动场地、更新电教室设备、丰富学前班的游戏品种和修建学校大门等帮扶工作。
在学生扶贫方面,市高法院从2014年开始,以现金投入的形式,委托学校对在校期间的每个学生每天提供一个鸡蛋的改善营养计划;从2015年开始,继续加大投入,每天增加一盒牛奶,以提升在校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为了鼓励该乡高中毕业生积极接受大学教育,倡导知识改变命运理念,市高法院从2013年开始,不论其家庭是否属于贫困,只要是该乡考取大专院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学历,分别按照每人每学年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三个标准,定期提供资金帮扶。在这一针对性较强的助学政策下,该乡考取大专院校的人数从2012年的1人,分别增加到2013年的13人和2014年的27人。截至2014年底,共有41人在不同的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截至2015年3月,已累计发放大学助学金24.1万元,有效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舒楚寒)
·重庆破非法集资案137起挽损29亿余元
·重庆公安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工作
·重庆一中院“微”形式创新廉政教育
·重庆酉阳举办首届检察官律师辩论赛
·重庆沙坪坝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主题活动
·重庆四中院确保院领导办案不走过场
·重庆四中院确保院领导办案不走过场
·重庆全市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召开
·重庆政法单位3年投3186万助武隆脱贫
·重庆巴南区法治文化公园竣工 名胜又添新景
·重庆五中院开展寻找“最美”裁判文书活动
·重庆检察院:学习先进典型 忠诚职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