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法治政府和促进政治文明的必要手段,是确保省会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的重要举措。2012年4月以来,在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郑州市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着力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着力于夯实基层基础、满足群众需求,着力于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工作实效,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累计接收各类矫正对象7296名,累计解除矫正4066名,矫正期间再犯罪率在0.3%以下。通过社会化、法治化和人性化的矫正方式,实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全面建设法治郑州,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虽然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社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五个真正”,全面推进河南省会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思想认识真正重视。各级党委、政府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把社区矫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探索,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管理。要单独设立社区矫正机构,并明确其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责任务,力争在2015年底前全市司法行政机关都要成立专门社区矫正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二是基层基础真正夯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管控措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把社区矫正工作融入到网格化建设之中,依托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把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员的工作内容,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区矫正动态管理服务模式。参照省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指南,确定3至4个重点县市区,加强指导督促,多形式、多渠道推进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
三是工作合力真正形成。党委政府要主动参与、牵头协调。各级党委政法委要主动作为,及时协调社区矫正工作事项,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矫正全面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共同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争取立法、编制、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队伍建设真正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水平。研究制定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发展规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与社区服刑人员1比15的比例为司法所配备社会工作者,增强工作辅助力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作用。将社区矫正志愿者纳入志愿者管理体系,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其在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动态、开展跟踪帮教、进行心理辅导、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起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五是宣传引导真正到位。要大力做好社区矫正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社区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宣传社区矫正好的做法和经验,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使人民群众逐步转变观念、消除疑虑,为社区矫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表彰社区矫正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励广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各方力量在实施社区矫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建功立业。
·北京司法局将深化六项社区矫正创新工作
·安徽社区矫正工作交出半年优异成绩单
·重庆全市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召开
·新疆首个社区矫正人员警示教育基地挂牌
·重庆江津司法局社区矫正实行“视频点名”
·北京昌平司法局推行六位一体社区矫正模式
·北京昌平司法局推行六位一体社区矫正模式
·重庆司法局推动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
·甘肃检察院检查指导酒泉社区矫正工作
·福建漳州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听辩会制度
·四川宜宾:举办学术研讨 促进社区矫正
·贵州司法厅领导调研社区矫正“融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