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达:不曾忘却的怀念

2015-08-14 10:25  来源:检察日报

  “我能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你要学会自己去奋斗,自己去争取。”

  “办案没有诀窍,只有一丝不苟,寻根究底,不查明真相、不查明事实,决不罢休,才对得起头顶的国徽。”

  “我这条命本来就是战场上捡回来的,能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这么多年,已经是上天的眷顾了。这辈子打过敌人、办过贪官,于国于民我无怨无悔。不能接着干了,遗憾呐!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干反贪,和大家一起干!”

  “我就是个副局长,不起眼的角色,帮不了什么忙。”

  他是战斗英雄、二等功臣,转业安置时却放弃了享受国家优待政策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家乡发展;他是反贪局副局长,手握重权,却没有用权力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利益……

  距离李洪达去世已有两个多月,在他的妻子薛东红心里,老李似乎还生活在这个简陋的家中,他看过的书至今仍摆放在写字台上,他用过的物品还未撤去,“我和家人都觉得,也许哪一天他就开门回来了,他还没有走远……”5月28日下午,在山西省太原市检察院组织的李洪达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身形瘦小的薛东红红着眼圈说道。

  亲情面前,他亏欠很多

  52岁的李洪达是山西省清徐县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当兵16年,从检18年,几乎是他成年后的全部经历。

  李洪达出生在清徐县集义乡集义村,18岁参军入伍,1985年至1987年,曾奔赴老山前线对越防御作战。在老山的两年多里,时任通信排长的他先后4次参加大规模战斗,带领通信排战士穿越雷区布线,冒着炮火抢修,数次置生死于度外,确保前线通讯指挥畅通,并荣立二等、三等战功各一次。

  5月27日,我们来到李洪达家。这位曾经的战斗英雄家中,根本看不到什么讲究的摆设,居室中最主要的家具便是床和柜,客厅里摆放着几只过时的木沙发,旁边是一张普通的玻璃茶几,而这也是妻妹前几年移居上海时送给他家的。

  “身为二等功臣,当年他完全有条件直接留在省、市机关单位工作,可他依然按规程参加了全市军转干部公务员考试,并且取得了全市第九名的成绩。当时很多单位抢着要他,可他却打定主意回清徐县,只说这辈子亏欠亲人的太多,想回去好好补偿。”太原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书记祝积岐说。

  可薛东红说,李洪达转业后在家里停留的时间,并不比在部队时候多多少。“在部队时,蜜月还没过完,他就奉命归队;孩子出生后,直到一岁多才见到父亲。回到地方后,工作忙起来,他更顾不上家里了。”

  今年,儿子宁宁即将大学毕业,孩子的工作是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但即便如此,李洪达也告诫妻子,千万不能去求人。李洪达对儿子说:“我能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你要学会自己去奋斗,自己去争取。”

  工作面前,他不知疲倦

  曾经和李洪达共事多年的县检察院法警大队副队长邢三赖直言,和李洪达一起办案太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都是常事。“不过有他在,我们心里都感觉很踏实。”

  四年前,反贪局和县纪委联合查办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刘某贪污贿赂案,李洪达是主办人。面对刘某的“零口供”,李洪达边办案边带头学起会计、医药和工程领域专业知识,了解招标投标流程,核对财务账本,走访银行查账,愣是把住证据关,让刘某也不得不服,最终如实交代出贪污受贿117万元的事实。

  而这只是李洪达认真办案的一个缩影。采访中,反贪局干警王玮说,跟着李洪达办案,能完整地休个节假日都是“奢望”。“在办公室里,他常常是伴着一盏孤灯、一摞案卷到天明。遇到案子拿不下来时,他说就是梦里也在想对策。”李洪达还常常提醒年轻人,“办案没有诀窍,只有一丝不苟,寻根究底,不查明真相、不查明事实,决不罢休,才对得起头顶的国徽。”

  其实,早在办理那起刘某贪污案时,李洪达的身体就出现了预警,指关节肿胀,一根手指头能有常人的两根粗,可他不以为然,认为是类风湿病,抽空去小诊所买些止痛药,找些小偏方,就对付过去了。后来,听说麝香能消肿,他便涂上麝香,套上塑料手套,继续工作。

  两年后的2013年春,在办理一起挪用公款案中,李洪达腹痛开始加剧。巨大的疼痛使他必须紧紧地按着自己的腹部,同事们都劝他到医院去看看吧,他说“身体可以拖一拖,但案情拖不得。”直到案件顺利侦破那天,他一下子昏倒在办案现场,送往医院后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面对死神的挑战,李洪达并没有消沉许久。一次次的放疗、化疗让他的身体变得极其虚弱,原本健壮的身体锐减了40斤,一个50岁的男人,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变得像薄薄的一片纸。前去看望他的领导和同事们无不感到心酸。尽管自己已经生命垂危,水米难进,但是面对同事们的伤感和安抚,他说:“我这条命本来就是战场上捡回来的,能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这么多年,已经是上天的眷顾了。这辈子打过敌人、办过贪官,于国于民我无怨无悔。不能接着干了,遗憾呐!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干反贪,和大家一起干!”

  “蛀虫”面前,他铁面无私

  在县里,李洪达的“不近人情”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工作多年,他甚至连一起在政法战线工作的同村领导都“不认识”。

  一次,李洪达听说良源集团的一名采购员挪用了几十万元公款,已被送交公安机关。他认为,采购员的行为已触犯法律,不能简单地还钱了事,补了窟窿就放人,而应以涉嫌挪用公款罪立案查处。在他的坚持下,采购员被带回审查,随后被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即使是面对政法系统内的腐败,李洪达也绝不手软。几年前,在办理小店区和清徐县的两起司法人员贪污受贿案时,他面对昔日的战友,面对旁人的不解,毅然接下案子,认真查办。

  和他一起办案的邢三赖记得,当年办理刘某贪污案时,刘某的亲朋好友曾不断用“友情牌”“糖衣炮弹”试探李洪达,企图帮刘某开脱。

  “这是多大点事儿,乡里乡亲的,睁只眼闭只眼不就过去了!”

  “哥,咱都多少年的老关系了,能不能给通融通融?”

  “别再查了,再查下去,只怕将来对你也有影响”……

  这当中,有好心人的提醒,也有别有用心者的威胁,还有人干脆骂他脑子进水了,不懂人情世故,可无论怎样,李洪达就是不买账。曾有一名姓董的嫌疑人说,倒在他这样的“铁面判官”手下,自己认了,对这样的人不得不服。

  荣誉面前,他淡泊名利

  李洪达是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人,这也让他对名利看淡了许多。直到去世前,他还只是一名科级干部。从事反贪工作18年,经李洪达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有42件,涉及48人。这其中,他带领大家先后侦破了贾某挪用公款百万元案、东于煤矿贪污窝案、山西省公路局太原分局收费站李某贪污案、清徐县公路管理站郝某贪污案、太原市国税局直属分局闫某挪用公款案等诸多重大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也因此被多次评为“办案能手”“优秀检察官”“优秀公务员”。

  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18年来,他的职务只从副科到正科晋升了一级。有人问起来,他却很知足。他说:“和我一起参军的战友中,有的牺牲在老山前线,有的复员后在农村种地,我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与他们相比,很不错了。”

  在他的日记中,还记录着这样一句话,“职务提升不提升并不重要,提升以后更得严于律己,只有办事公正,胸怀坦荡,才样能得到大家的信赖!”“他这样淡泊名利,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祝积岐说。

  权力面前,他严于律己

  “那天,我见他脸色煞白,就劝他赶紧到医院检查,可他说没事,还坚持要把手头的案子办完,他是一名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在事迹报告会上,同为转业军人的反贪局局长高学俊回忆起2013年和李洪达最后一起度过的工作时光,眼角泛着泪花。

  “我从没觉得他是个官,也没觉得他有啥权。”薛东红清楚地记得,一次因为评职称,她想让丈夫帮忙找人要个指标,不想李洪达断然拒绝,“够条件就去评,不能找关系走后门。”

  儿子第一年高考不理想,上不了喜欢的专业,薛东红听说花点钱、找关系也能上,便去找李洪达商量,结果还是碰了壁。“老爸身为副局长,竟连自己的儿子也不管,那时候我真有点恨他。”儿子说,直到上大学后,才渐渐有些明白父亲。

  “我就是个副局长,不起眼的角色,帮不了什么忙。”找过李洪达的亲戚,都知道这是他的口头禅。按理说,一个反贪局副局长,一般人都会敬三分、让三分、买面子,可亲友们谁都没从他这里“沾过光”。

  “他是战斗英雄、二等功臣,转业安置时却放弃了享受国家优待政策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家乡发展;他是反贪局副局长,手握重权,却没有用权力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利益;他转业回县城安置,为的是弥补16年军旅生涯对父母、爱人和孩子的亏欠,可在日复一日的办案中,亏欠却更多了;他从军人到检察官,获得了很多荣誉,却从不居功自傲……”今年4月,太原市检察院在全市检察系统发出向李洪达学习的号召。5月25日,太原市文明办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李洪达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学习他秉公执法、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学习他淡泊名利、修身律己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敬老爱亲、言传身教的大爱情怀。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李洪达已经离去,但人们不会忘记他。(裴怡 刘友旺 白林)

责任编辑:胡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