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9日《杭州日报》一版头条、《浙江法制报》一版尾条分别以《一纸村规如一部“小宪法”》和《“小宪法”让软实力生出了硬约束》为题,报道了建德市委政法委“村规民约”工作。 创新源于基层,星火之力可以燎原。建德市在创新社会治理上不断探索创新,于2015年起在全市256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展开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工作。大大增强了村民的法治、自治和契约意识,很好的将民主法治精神与传统文化道德力量融合起来,让软实力真正产生硬约束。《新华网》、《浙江在线》、《搜狐新闻》等国内多家媒体网站也进行了相关报道的原文转载。
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通过依法自治来解决农村建设和管理的疑难问题,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权益表达平台,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热情。村规民约不仅约束村民行为,同时强化监督村干部,倒逼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一纸村规如一部“小宪法”
建德“村规民约”软实力产生硬约束
“爱党爱国爱新和,珍惜村誉敢担当;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强民富靠发展;气量大来是非少,你谦我让是非少……”走进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村民宣传栏上张贴着本村一位德高望重老者亲笔书法的村规民约。这样的约定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契约自治意识,更增强了大家的法治平安意识,孕育了好乡风,也为村级民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历经5轮讨论,村民投票l00%赞成
在新和村文化大礼堂,一群老年人正在看越剧,怡然自得。礼堂的东墙上,张贴着《新和村村规民约》。这张村规民约是新和村在2014年8月26日,经历了村“两委”会、村民小组会、全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5轮讨论通过的,于是在开头郑重地写上了“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字样。
“政法干部、专业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从30多个村收集了21个版本,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区域、民俗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同,分别起草了3个版本的新和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经向部门、乡镇征求意见建议后形成最终参考文本,再由试点村广泛讨论,最后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适合本村的村规。”建德市综治办副主任诸葛益龙说,建德市提供一个村规民约的参考文本,但在一些具体条目的规定上,各个村都会根据本村特点和民情实际,经过党员、村民代表决议后各自制订。
新和村党总支书记方和平说,“一纸村规如同一部小宪法,村民讨论很积极,投票时到场的村民l00%赞成。”
村规民约孕育“好乡风”
“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新和村村规民约第三章“村风民俗”第5条这样写道。
如今,村民义务清扫公路沿线卫生,每家每户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把柴草堆放整齐。“如果房屋前面的卫生没弄干净,会觉得很没面子。村里这条河也干净多了,现在也没人往里面丢垃圾了。一到夏天,杭州有人来这里游泳呢。”村民曹招来说,在村里他还认领了治安巡逻岗,晚上在村子里义务巡逻护村。
村规民约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村民方炎岳说:“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村风好了。环境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都好了。大家都讲文明,互相帮助很和睦,隔壁邻居吵架的都很少了,村里连鸡都没被偷过一只。”
在新和村的每户人家玻璃台面下,都压着一张精致的小卡片,“有事请找我”成了卡片上醒目的广告词。卡片上印着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的联系方式。
“以往,村里留守的老年人,子女在外打工,像家电坏了这种事情,自己不会修,送到镇里不方便,现在只要一个电话,遇到麻烦都能及时有人来处理。”三都镇综治科科长谢跃鸿说。
在新和村村民委员会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上墙的展板上有一排醒目的文字:“阳光管理,六亮考核”。这是村党总支给村里每一个党员干部上的一道“紧箍”,定期亮职责、亮作为,让每一名党员包干到户。方和平说:“全村35名60岁以下的党员被编入了17个网格联系组,开展日常联系和服务群众。”
“一些新的元素也适时地添加到各村的‘村规民约’,比如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平安创建’等工作更加细化地编写进去,这比较符合村民自治精神。”方和平说。
培养村民的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
新和村村民方某与母亲结怨多年,20多年不履行赡养义务,对法院的判决也不执行,4任村支书也没能调解成功。新的村规民约通过之后,村“两委”在礼堂开调解会,请来全村老人,亮出其中“子女要确保老人所需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的条款,方某终于认了错。
“现在农村矛盾层出不穷,与村民缺乏契约精神、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很大关系。”三都镇副书记官建强说,在起草村规民约草案时就明文规定“村民在主张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再通过全村投票,培育他们的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没人愿意做说话不算话的人。”
“在实践中,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通过依法自治来解决农村建设和管理的疑难问题,给村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权益表达平台,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热情。”诸葛益龙说,村规民约不仅约束村民行为,同时强化监督村干部,倒逼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如乾潭镇幸福村的村规民约中规范了村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考核、补助、年终奖励标准。
□记者手记
创新源于基层
创新源于基层,星火之力可以燎原。近年来,建德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不断探索,亮点纷呈。2011年的农村党员干部“六事一日工作法”,形成“日办周理、旬访月审、季决年评”的村级工作机制,完善了村级民主自治机制;2012年的政法干警“联乡结村”工作,发挥政法干警“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法律政策宣传员”的作用,解决了政法系统联系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维护了农村基层稳定……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步。2015年,建德市256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开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工作。
建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娄樟锡说,以前的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的是政府为群众“做什么”的问题,现在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解决的是群众自主“做什么”的问题。“这是建德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一项探索,大大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自治意识和契约意识,体现了村民在村级事务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将民主法治精神与传统文化道德力量融合起来,让软实力真正产生硬约束。” (郑莉娜 王雅 陈钢)
·浙江建德法院:让执行“一目了然”
·浙江建德钦堂乡的平安巡逻队很有人气
·浙江建德市多举措推进“平安网格”创建工作
·浙江建德警方破获“黑客”攻击考试网站案
·浙江建德社区矫正实现所际交流
·浙江建德检察监督同步介入司法评估拍卖
·浙江建德检察监督同步介入司法评估拍卖
·浙江建德破获首起省级毒品目标案件
·浙江建德民警出警途中救火负伤
·浙江建德市“公务自行车”受欢迎
·浙江建德法院:做企业发展的法治铺路者
·浙江建德法院:用法治方式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