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法治文化广场
木兰天池景区法治长廊
法律进学校万人签名活动
盘龙一中法治长廊
作为“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干劲不减,标准更高,脚踏实地,强力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足新任务 推出法治建设新目标
黄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黄陂”摆上议事日程,持之以恒的推进,成果颇丰。
近年来,黄陂区把《宪法》纳入普法重点内容,加强宪法知识的学习考试考核。全区共举办《宪法》报告会、讲座等21场,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29次,举办公职人员学法培训135期,参加学法培训的领导干部达3200余人次、公务员1.1万余人次。每年都有3000余公职人员参加市区统一组织的学法考试。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活动、上法治课、参加模拟法庭、办校园法治报等方式,不断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校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治教育。组织农村干部法律培训150余期, 1.7万余人次参加,培养了一批 “学法用法带头人”,还对3万余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
与此同时,区普法办联合17个司法所开通的“黄陂普法微博”紧贴群众生活,及时宣传法律,受到群众欢迎。
为进一步加强对“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普法办根据全区人事变动,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调整了区依法治区(普法)领导小组。区普法办在下发《黄陂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考评体系,结合区直部门和街乡镇场的实际情况,印发了《黄陂区各街乡镇场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和《黄陂区区直单位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为各地各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推进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围绕新要求 探索普法黄陂新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 打造“1+3”的基础工程
“1+3”普法先行实施计划是武汉市在全面总结推广“六五”普法前三年特色亮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的一项“六五”攻坚计划,其主要内容是:抓好“一个龙头”,各级普法宣讲团的宣讲活动实现“法律六进”全覆盖;开展三项活动,即普法惠农工程,青少年普法阳光行动和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区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1+3”普法先行计划的实施,组建了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区普法办主任任副组长,各主要职能科室为成员的活动实施协调小组。积极向区普法领导小组、区委政法委主要领导汇报相关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进行部署,组织各司法所所长现场观摩横店街、祁家湾街的“六五”普法工作开展实绩,以典型引路,加快实施步伐。
巩固和壮大区乡两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市“1+3”工作部署后,该区学习各区的经验,完善“六五”普法讲师团授课资源库,向全区下发法治授课菜单,由区普法办负责具体联系和调配,以街乡镇和部门点击授课为主,组团式下推授课为辅,制定授课计划表,推进全区普法活动的扎实开展。成立了“阳光驿站”特殊人群普法教育学校,兼职教师均为讲师团成员,开展培训活动5期,共计6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受到了教育。司法部、省矫正局领导到黄陂考核、调研安置帮教工作,并视察了帮教基地——阳光驿站,对区司法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为贯彻落实“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更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教育改造,区司法局进一步延伸“阳光驿站”职能作用,分别与湖北省洪山监狱、汉阳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协议书,适时到监狱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帮教活动,对服刑人员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推介“阳光驿站”就业,为后期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架桥铺路”。在区政协副主席罗向阳的带领下,区普法办赴江苏考察法治文化建设;区普法办带领街乡镇普法办主任、司法所长赴外地考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阔了视野,借鉴和吸收成功经验,打造出了本区各种类型不同法治文化示范点。目前,天河街投入数十万元的法治文化广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祁家湾街在李桥村打造较高规格的村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罗汉街结合园区建设打造法治画廊;横店街在2012年全市首个建成的法治主题广场基础上,新建成了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全区新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样板。滠口街龙巢社区法治广场已初具规模。李集街、长岭街均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景区法治文化阵地。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截止目前,共编发普法简讯60期,编发网络信息42篇,开展法治讲座506场、法律培训287场,法律咨询113场、法治文化活动36场、法治文艺演出16场,全区普法氛围日益浓厚。
坚持“三个结合” 打造“1+3”的效益工程
实施“普法惠农”新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黄陂区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服务大局。将“1+3”普法惠农行动贯穿于活动始终。在群众路线教育的总体安排中加入具体的普法实施步骤方案和目标,使普法惠农举措融入到全区活动之中。
2013年4月下旬,在滠口街正式启动“普法惠农”专场活动,组织各村两委、街道公务员、街各部门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集中学习活动暨普法专题讲座。之后把这次讲座作为街道办事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集中学习内容,在全区进一步倡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的理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启动了新一轮的法律宣讲热潮,在全区17个街乡镇及盘龙城开发区普遍组织了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街乡镇法律巡回宣讲紧紧围绕现阶段村级换届选举的工作而开展,各街镇场全体公务员、村两委会负责人共计5000余人参加了学习轮训,为村级换届顺利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各街乡镇场也纷纷举办不同内容的普法惠农专场活动。如前川街在黄陂广场多次举办大型法治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数万群众观看参与;蔡店街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并举办《个体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培训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祁家湾街组织中心小学200余名学生到所辖25个村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共创生态祁家湾,有效改变了村湾环境。
结合律师进社区工作,搭建“法律六进”新平台。整合律师资源,在全区63个社区开展普法活动262场。区城管局在区普法办的协调下,利用区电视台栏目精心制作普法专题片,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强力震慑了违法建设现象。人从众律师事务所冯亮主任在专题片中就城管部门执法范围和权限,群众举报违法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区法援中心罗海红律师积极承担并受理“中国好兄弟”工伤索赔案件,取得圆满效果。阳光驿站特殊人群普法教育学校普法培训活动社区律师参与其中,培训人数达300余人。
区普法办、区教育局结合“1+3”普法先行计划,进一步完善普法宣讲团工作,具体明确法治副校长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利和管理办法,全区157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在2013年9月份全部重新聘任上岗。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了“法律进校园”青少年阳光普法系列活动。区普法办组织市区普法宣讲团骨干成员讲师深入汉口北高中、李集二中、前川五小、天河小学、木兰朝阳小学、横店中学、祁家湾中学等16所中小学,为40000多名学生提供了 “阳光普法大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力打造“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学校称心”的教学环境,为平安校园的创建做出了努力。
借助无纸化的推广全面建立了黄陂普法QQ群,百余家单位的联络员成为群成员,方便了各项工作的及时安排与沟通,进一步开辟了“1+3”工作的新阵地。全区已安装无纸化普法考试系统的96家单位的3200名普法对象参加了全省统一考试,在全市排名靠前。
多措并举 打造“1+3”的创新工程
青少年普法教育阳光行动是“1+3”普法先行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司法局联合区教育局组织阳光行动示范学校盘龙一中、滠口中学等校的相关负责人及当地司法所长到蔡甸职高学习法治文化示范校园经验,以探索新型的法治主题班会为突破口,开展黄陂青少年普法阳光行动。各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自身的总体安排打造了不同特色的法治文化示范校园。全区百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楼道建设已全部完成。汉口北高中、滠口中学、盘龙一中等学校在创建法治示范校园中启用了“阳光普法读书卡”,组织普法主题班会;建立了青少年阳光普法视频聊天室,完善了阳光普法“四个一”内容。盘龙一中法治文化长廊等一批独具地域文化底蕴的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已充分发挥作用。
前川街还在双寨村开办了“普法惠民视频聊天室”。“普法惠民视频聊天室”集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民间矛盾调解等各项职能于一身。利用普法惠民视频聊天室与有涉法难题的外出务工人员面对面视频解答;网上传送本区普法信息、要闻、视频资料给有需求的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解答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属的涉法疑问,并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专人负责系统收集整理法律诉求,专业人员每周四集中回复,利用新媒体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互动性。该区以双寨村作为试点,逐步向全区有条件的村和社区推广“普法惠民视频聊天室”工作经验,使涉法涉诉维权案件在网上形成良性互动。
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组织普法宣讲团讲师到驻地部队进行法纪教育,组织专业律师提供现场法律咨询,与部队签订了“军地法律援助协作工作协议书”。同时,开展 “法律进宗教场所”、“法律进景区”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法律六进”工作。
·北京密云召开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推进会
·广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普法服务水平
·广东政法委:将普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成都高新区创新举措多元化普法进万家
·福建漳州边防支队深入沿海辖区加强普法
·北京密云推进“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北京密云推进“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云南迪庆完成“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福建厦门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
·青海西宁监狱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天津武清开展“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广西政法委:扎实做好“六五”普法总结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