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斯巴达勇士”事件近日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近年来,商业群众性活动以其独特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商家的青睐。然而,这其中隐藏着哪些治安问题、法律问题?本期平安课堂告诉大家举办一场大型群众性活动,究竟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拥有合法合理的保障呢?

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向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报批

应组织专业人员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保措施

  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审批许可是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必备条件

  根据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由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预计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由活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实施安全许可。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第13条中规定,审批材料包括:

  (一)承办者合法成立的证明以及安全责任人的身份证明;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方案及其说明,2个或者2个以上承办者共同承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还应当提交联合承办的协议;

  (三)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四)活动场所管理者同意提供活动场所的证明。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有资质、资格要求的,还应当提交有关资质、资格证明。

  案例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制订安全工作方案

  某电视台城市频道一档老年养生类节目,曾申请在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举行一场千人广场活动。陈华杰警官说,“首先看承办公司是否具备承办活动的资质,其次看活动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各省市因其地域特征,对条例规定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细化要求。”

  据介绍,大型活动因其社会关注度高、现场人员密集、不确定因素多,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及其他治安事故,因此安全工作方案成为审批许可的重头戏。需要申请安全许可的大型活动,承办者首先应当组织专业人员,依据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出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安全风险评估,接下来就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工作方案。方案具体应当包括:

  (一)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规模、规格以及组织方式等;

  (二)活动场所地理环境、建筑结构和面积(附图纸)、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等;

  (三)安全工作人员的情况、数量、任务分配、岗位职责和识别标志;

  (四)交通组织管理措施及交通组织示意图,包括预计参加活动的车辆数量、停车场地的设置、通道示意图以及停放、管理,周边道路交通分流、引导和管控措施等;

  (五)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

  (六)可能影响现场秩序、威胁公共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抢险自救、应急保障等应急救援预案等多项问题。

  大型活动使用票证的,安全工作方案还应当包括票证样本、管理方案及查验票证的措施;大型活动采取安检措施的,安全工作方案还应当包括按照相应安全风险等级制订的安检方案。

  据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张兰青介绍,大型群众性活动要做到“四防”:

  防踩踏、防恐怖、防火灾、防破坏。

  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对人流的控制和疏导,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以秦淮灯会为例,张兰青说:“按照景区人流正常、饱和、拥挤、急聚4种情形,按级配警,分级实施道口疏导、单向通行、外围循环、控口缓流等处置手段,掌握工作主动。

  对出现人流拥挤、易形成人流漩涡的地域,执勤人员要迅速占据就近制高点,利用扩音器喊话和手势反复告知群众通行方向,指导群众按照通行方向匀速有序行进。

  对于不服从通行方案的人,要主动上前劝阻和警告。

  对于人群中因意外摔倒、弯腰拾物造成挤踩和人流阻塞的,要及时通过喊话减缓后续人流行进速度,争取时间,同时组织数名警力组成小分队,将伤员迅速抢救出来,并通知指挥部组织医疗人员救治。”

  无论是承办者还是公安机关,对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思路是一致的:一定要确保安全。这就需要双方活动前的筹备工作做足做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一一核查场地、人员、设备、环境等所有硬件和软件保障。

  对于参与活动的群体,警方提示:不拥挤、不起哄、在指定区域活动。遇到特殊情况,服从警方指挥,有秩序离场。

“第一商圈”现装扮奇异的“快闪”团队

  南京警方“3+2+1”行动组应对“快闪”

  商圈背景▶▶▶

  南京市新街口地区因商业发达、人流量大、购买力强,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虽然商圈核心区域不超过0.3平方公里,但集中了700家商店、1600多家商户,是我国贸易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事件回放▶▶▶

  “快闪”没闪成民警3分钟到达

  南京市新街口商圈日人流量在50万至80万之间,周末更是高达100万人次以上,商家们装扮奇异的团队,在同一时间做出一系列指定的舞蹈或其他动作,打上商家的广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快闪”行动,每个月新街口商圈都会出现数次。

  6月20日,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民警在巡逻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快闪”活动。时值周六,人流量非常大,“快闪”很快就对广场朝南方向的通行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演出人员穿着比较暴露,围观群众不断增多,粗略估计已经超过500人。

  巡逻民警立即联系派出所增派警力,制止了现场的“快闪”表演。同时,10余名警力迅速赶到现场,对现场围观的群众进行疏散,防止意外发生。随后,表演者被带回派出所进行批评教育,组织活动的商家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具体措施▶▶▶

  神秘的“3+2+1”行动组

“3”,是指民警3分钟赶到现场处置。淮海路派出所距商圈中心的正洪街广场只有一路之隔,能快速赶到现场排除安全隐患。

  “2”,是指2个团队的相互配合,商店外长年有巡逻民警“驻扎”,商场、商店内有社区民警“蹲点”。

  “1”,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行为。对于商家未报批或者超过报批内容的活动,警方将依法处理。

  警方提醒▶▶▶

  大型活动需安保先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规定,从事特定活动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审批部门主要为文化、公安、消防和环卫4个部门。

  公安机关在审批时,首先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公安机关对活动的人数、内容、安保团队要进行风险评估。第三,举办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商家必须保证与警方的及时沟通,保证发生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

  一旦活动的安保措施不当,很容易滋生各种治安问题。比如,人数超标容易造成踩踏事故,露天的大型活动现场非常容易吸引小偷的光顾,市民的人身财产也会受到威胁。而在室内举办的活动,必须确保安全通道的通畅。

  所以,举办大型活动前,一定要制订科学、操作性强的安保方案,既是对市民生命与财产的保护,也是对举办方的负责。

平安课堂:策划/李镕良(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