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普法将法治“洒”进千家万户
——成都高新区“六五”普法工作综述
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服务民生,构建和谐幸福高新”两条主线,大力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大讲堂,创新建立成都首个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社区法律服务O2O服务平台“律金刚”,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健全完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民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自“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服务民生,构建和谐幸福高新”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该区普法工作。
各单位将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成立了普法班子,明确了具体普法工作人员,并根据“六五”普法的总体要求,定期召开普法领导小组会,研究计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全面加强“六五”普法工作。
多措并举
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近日, 成都高新区法院到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模拟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近百名本科学生到场观摩旁听,给大学生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法制课。
据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司法处介绍,该区在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中,广泛利用法制安全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校园普法广播、普法宣传栏等载体,精心谋划系列特色活动,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如城南学校邀请荣获成都市群众最喜爱交警称号、《谭谈交通》栏目主持人谭乔警官到学校举办安全法规知识主题演讲。
高新区结合该区高端产业发展特点,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加强企业全年法治培训计划,开展“普法大讲堂”系列培训讲座。以“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企业”为主题,依托高新区法律服务协会,大力开展“法律园区行”系列活动,与孵化园企业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率达100%,园区劳动争议同比下降30%。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工作经验总结,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双延伸”活动,推动社区法律服务室、“一社区一律师”及法律服务社工“三个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该辖区芳草街道法律援助站委托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对其实施法律援助,采用“减、免、缓”程序减收部分律师代理费,帮助居民解燃眉之急。
为满足广大群众不同的法律需求,高新区通过调查走访,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根据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组织法学专家、学者、律师以及各部门骨干力量,制定内容丰富的普法“菜单”,由群众根据实际需要看单“点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记者了解到,该区把“法律七进”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手段,通过送法进机关、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寺庙的同时,还不定期的举办“六五”普法法制讲座,发放法制宣传册等。利用“三八”妇女节、“6.26国际禁毒日”等特殊节点举办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现场发送法律宣传册,并对《婚姻法》、《劳动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进行宣传和现场法律咨询服务。
同时,该区完善了“法律七进”系列读物,精心设计编印《幸福高新,普法宝贝》机关行、企业(单位)行、校园行、社区行和寺庙行5套普法读物,共7万余册,并征订印发《六五普法系列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000余册,做到机关干部人手一册,实现社区法制图书角、中小学图书馆和寺庙全覆盖。
拒不完全统计,“六五”普法期间,高新区有计划地组织讲师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寺庙、企业、单位等开展普法活动共计1500余次、覆盖20万余人次,对农民工援助率达100%;法制宣传志愿者499人,开展活动3000余次。
法治文化建设
提升辖区法治氛围
据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司法处介绍,该区合作街道独柏法治文化广场被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2013年法治文化设施建设示范点”。
记者了解到,该区还以中和街道为点位,打造了法治文化宣传墙和法治文化广场。其中,法治文化宣传墙以中和街道居民小区围墙为载体,集合千百年来中外思想家的经典法治思想,制作精美的扇形宣传图,图文并茂,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和赞扬。中和街道法治文化广场以石刻律文书卷、大型立体雕塑、地面图文浮雕、法制文化廊、法治灯柱、提示牌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依托该类平台,该区的法治宣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该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结合依法治区、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依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其中,芳草街紫竹社区、肖家河兴蓉社区获得了“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近年来,高新区为有效推进法治文化传播,广泛开展法治主题日多媒体宣传,利用多媒体线上线下全方位传播法治文化。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主题宣传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为听众讲解公证相关法律,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并在线下成立由法官、检察官、律师(顾问)等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建立法治文艺小分队53支。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比赛、法治故事会、自编自导自演法律家庭情景剧及播放法治电影等方式,同步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该区已打造完成1个特色法治街区、2个法治文化广场、1个法治文化墙、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50多个社区法治宣传栏;开展文艺演出300余场,直接受教育群众达30余万人次。
创新举措
利用互联网+普法
记者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司法处获悉,在该处的指导下,今年,该区肖家河街道在成都市建立首个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社区法律服务O2O服务平台。辖区居民可通过街道“订制”的惠民服务卡“律金刚”,凭身份证和手机号将卡片激活,利用手机终端APP、电话等多种服务端口登陆该卡,便可享受一对一24小时线上法律服务。
为了线上服务能及时转入线下服务,该街道通过引用“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在该街道开设了线下服务“实体店”。该事务所每周一定期深入肖家河街道各个社区法律服务点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并通过走访收集群众诉求,整理辖区群众的相似诉求,为群众“订制”有针对性的法律课程,通过讲堂、沙龙、培训等形式,让群众法律服务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为迎合互联网+时代,高新区通过开通政务网站和微信、微博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成都高新区公众信息网首页右侧醒目位置设置“依法治市”主题宣传广告,并作为政务公开“法治高新”栏目入口,及时发布法律法规,刊播相关工作信息。“成都高新”微信平台通过发布法律相关信息,将法治宣传送到群众“手中”,扩大了宣传覆盖面。高新微博也同步发布该区相关普法工作,如“法治社会,唯有法律至上”、“法治,成都人的态度”、“公开庭审‘以案说法’进社区”等相关信息。
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民政司法处的指导下,高新区芳草街道辖区社区律师开设“法律进社区”普法微博、“云公益法律服务队”、“芳草社区律师”以及“幸福婚姻家庭”公众微信,通过新媒体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进社区知晓率、实现法律服务便捷性。
拒不完全统计,成都高新微信平台发布40余条法治专题信息,通过高新微博新浪平台、腾讯平台发布“依法治市”相关信息50余条。其中新浪平台浏览42.7万次,转发1920条,评论775条;腾讯平台浏览33.8万次,转评1482条。肖家河街道已发送“律金刚”1万余张,共计受理法律咨询400余件。(高社宣 记者 刘冰玉)
·四川检察机关举办首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
·四川资中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三大步”跨越
·四川攀枝花法院“造血扶贫”显成效
·四川眉山启用首台交通违法处理自助服务机
·四川眉山举办第三期“政法大讲堂”
·四川德阳公安健全五项警务保障机制
·四川德阳公安健全五项警务保障机制
·四川渠县检察院三举措深入推进案件信息公开
·四川成都建法援工作站 专为军人军属服务
·四川全省民警有了意外伤害险
·四川全面排查老旧房屋安全隐患
·四川后年完成农村道路隐患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