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四川资中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三大步”跨越

2015-08-04 09:48:3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四川长安网 

  登录“资中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填写立案申请、提交电子诉讼材料……律师王浩宇只花了几分钟时间,便在网上完成了一起其代理的民事诉讼的立案申请。目前,由资中法院在四川法院率先试点研发建设并运行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被省高院确定为“资中模板”,在四川法院推广应用。

  资中法院是四川第一个建成数字法庭的基层法院,数字法庭可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庭审活动网上实时直播、庭审远程举证和观摩等7项功能,这些信息化设备不仅让庭审更高效快捷,也让庭审更加规范和公开,在各方的监督下更加阳光。这是资中法院在信息化建设探索之路上“三大步”跨越的成果,这也让资中法院的司法更阳光,利民且便民。

  信息技术

  助审判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2009年3月,作为四川各级法院第一批次建成省、市、县(区)法院和人民法庭四级专网联网的基层法院,资中法院初步搭建起办公无纸化、审判流程网络化、审判质量管理规划化、庭审科技化的审判管理体系,开始网上办公和办案。这也赢得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苏泽林的高度评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7月,资中法院响亮地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之翼,助审判业务发展”的口号,开始了“试水”之路。然而,对于当时只有28台电脑、5台打印机、90多个网络信息节点,还面临财力匮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的资中法院来说,“试水”之路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攻坚克难,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引进懂审判业务、又懂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2008年9月,资中法院信息化建设有了初步成果:搭建起了完整的信息化办公和办案系统,实现所有案件网上流转、监督和评查,基本实现日常办公无纸化、审判管理网络化、档案管理电子化、行政管理自动化。“试水”之路有了初步成效,2008年底,资中法院又开始探索信息平台上加强审判管理的新路子,积极建立数字化审判管理体系。其中,资中法院在辖区公民、银山、龙结、双龙等7个法庭尝试建设的数字审判法庭是这一阶段最大的便民之举。龙结法庭距县城约50公里,过去法官审理案子后,需往返法庭和资中法院签章,裁判文书至少1天后才能送达当事人,现在数字法庭实现了“远程签章”,裁判文书在宣判后10分钟即可送达当事人。

  2009年9月,随着省、市、县(区)法院和人民法庭四级专网联网的实现,资中法院的信息化“试水”之路初战告捷,审判管理的信息化使审判管理工作开始转向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这也让资中法院的案件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审判工作呈现“三升、三降、三无”的良好态势,即案件质量、单位实现结案率、调撤率上升,发回重审和改判率、上诉申诉率、再审率下降,无超审限案件、违法违纪案件和非正常越级上访案件。

  门户网站

  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2009年,省高院在资中法院召开部分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参加的案件质量网络评查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广“资中经验”。省内部分中院和80多个基层法院分别到资中法院考察学习。“资中经验”虽得到推广,因为“司法为民”理念,资中法院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新的探索。“试水”阶段的探索建立起了审判管理信息化的体系,让司法更加阳光,但便民之举太少。

  2010年下半年,资中县发轮镇的林某因一起合同纠纷,准备提起诉讼。按照此前的立案程序,他需要前往资中法院,将相关材料递交后方可立案,但他却不知道立案需要哪些材料。“如果是以前,他很可能遗漏一些材料,跑几趟才能立案。”资中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但随着资中法院网上预约立案开始推行,林某只需将相关材料在网上上传,法院在审查并让其补充完备相关材料后,即可通知其到法院一次性实现立案,这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缩短了办案周期。

  这得益于资中法院门户网站的开通。资中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门户网站开通后,不仅实现了网上预约立案,当事人还可通过网站查询案件进程,群众也可查询网站公开的裁判文书。当时,公开的裁判文书占所有案件的比例虽然只有30%左右,公开的内容也只有调解文书、双方同意的离婚案件及部分刑事案件,但这开了省内法院之先河。“这在司法阳光透明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便民之举。”

  除门户网站外,案件当事人还可在法院大厅内通过“触摸屏”查看案件的相关信息。同时,依托法院信息化系统和门户网站,在有关乡镇和社区建立网上便民服务点5个,将诉讼服务窗口前移,方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登录“资中法院网”,了解案件相关信息,进行远程立案、远程信访、远程查询、远程上传诉讼材料,并对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川推广 促全川法院服务大提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管,资中法院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四川前列,然而,资中法院却并没就此满足,他们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

  资中县法院结合2013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开门搞活动,坚持开门纳谏,收集到的相对较多的意见。对此,法院结合实际制定了多项整改措施,并在便民利民的基础上,在四川法院率先试点研发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确保司法公开,实现“阳光司法”。而正是这个平台,在研发成功并在内江和县区两级法院试点运行后,被省高院确定为“内江模板”,在四川法院推广应用。

  什么是司法服务平台?内江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浩宇成为了享受该平台便利的第一人。王浩宇还记得,2013年12月16日,他登录试运行的“内江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填写立案申请、提交电子诉讼材料……只花了几分钟时间,便在互联网上完成了其代理的一起民事诉讼的立案申请。而他递交的这份电子诉讼材料,成为了四川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平台试运行以来受理的首例立案申请。

  其实,王浩宇所享受到的只是三大平台所承载的服务功能的其中一项而已。资中县法院立案庭相关负责人介绍,资中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以清新、简洁的界面设计,清楚明白的操作提示,设置了当事人办事平台、律师办事平台、执行查询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等功能。诉讼当事人和代理律师可以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信访、网上预约法官、网上递交材料、网上申请执行、网上接收法律文书、网上了解内江法院信息等功能。在案件审理中,当事人或律师可以凭借立案时系统生成的查询密码,随时了解案件进度,不用再往返法院。

  这些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律师、诉讼当事人等对司法服务的不同需求,节约了他们在诉讼服务中心排队立案、审核材料等事务中所耗费的时间,避免多次往返跑“冤枉路”,且大大地节省当事人的诉讼支出,节约司法资源,实现了“零距离、高效率、一站式”的诉讼服务,提升司法服务效率。

  据了解,自该系统投入试运行以来,资中县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上,该院已公布裁判文书5354份;在法院开庭公告中,已有案件开庭信息4721条;在执行公开的公众平台,上载有执行信息1696条。

  内江市中院为了让这些平台真正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群众。该院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系统详细的操作说明,印制成小手册,免费提供给律师及来院群众;在立案庭设置查询平台,引导来院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操作使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系统;邀请系统研发承建商的工程师,对全市法院办案干警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人深入各律师事务所、乡镇司法所等,开展操作培训。同时,内江两级法院还采取制作电视专题节目、发布官方微博、实地宣讲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推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的应用。该系统于2013年12月10日完成调试进入试运行后,很快获得了省高院和四川其他基层法院的一致认可,并被省高院确定为“内江模板”,在四川法院推广应用。

  内江两级法院在互联网官方网站上全面建成“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公开平台投入运行以来,访问量已近10万次。如今,内江两级法院以将承载便民利民措施的该“三大公开平台”网络系统的运用纳入常态化管理,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内江司法更加阳光透明。(何成康 余力)

[责任编辑:胡可]
相关报道

·四川德阳公安健全五项警务保障机制
·四川资阳:“送法小组”送法进军营
·四川巴中司法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四川成都司法局深入推进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四川检察院举办首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
·四川检察院举办首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

·四川检察院举办首届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
·四川攀枝花中院敦促“老赖”履行2349万
·四川攀枝花中院推进阳光审判工程建设
·四川攀枝花中院推进阳光审判工程建设
·四川资阳检察院着力提升未检案件质量
·四川资阳检察院着力提升未检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