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建立健全社区警务与情报研判机制

2015-07-31  来源:福建长安网

  2015年6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南坑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摸排中,了解到一个疑是诈骗犯罪嫌疑人的信息,立即上报情报研判部门,经情报研判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一举破获7起诈骗案,社区民警被漳州市公安局通报表彰。

  近年来,漳州市警方通过建立健全社区警务与情报研判对接机制,基础信息采集“同功同奖”,打通了社区警务与情报研判的“任督二脉”,充分调动了社区民警的积极性,实现情报成果在社区警务和情报信息研判中的良性互动。

  对接机制调动社区民警采集信息积极性

  近年来,在大力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过程中,漳州市公安机关敏锐发现制约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情报信息的来源。掌握着大量有价值情报信息的社区民警尚未完全融入情报工作体系中,本应是情报信息来源主渠道和优势的社区情报,成为警务工作的薄弱一环。

  其中关键症结就是社区民警面对繁琐的社区警务工作,工作价值无法得到肯定,他们采集了大量的基础信息、提供了大量的情报线索,但绝大部分没人因此得到奖励,社区民警普遍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积极性!为破解难题,漳州市公安局建立社区警务与情报信息研判对接机制,实行基础信息采集“同工同奖”。只要是社区民警提供的情报线索通过信息对接转化为打击成果、发挥稳控成效的,就按照“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同功同奖”,进行表扬、表彰,符合记功嘉奖条件的申报个人嘉奖或记功,并在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中对派出所进行加分。

  此举一下子调动了基层社区民警采集信息、收集线索的积极性。2014年,认定通过社区民警提供的情报线索破案258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30名,63名社区民警获表彰,平和县公安局一位社区民警因为业绩突出,被市委政法委授予“全市十佳警察”的荣誉称号。

  社区案件信息通过对接平台转化成实战成果

  漳州市公安局搭建了社区警务与情报信息研判的对接平台,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发现、采集到有价值的情报线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报送给情报研判部门。情报研判部门对社区民警采集的信息、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直接实施打击或指导行动的情报产品,交由相关所队或专业警种转化成战果。

  2014年8月,龙海东泗派出所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中收集到一条线索:有一个叫“阿斌”的吸毒人员经常和几个“毒友”在辖区一出租房内吸食毒品,可能还有一些偷盗行动。情报研判部门根据这一线索进行研判、经营,于2014年9月9日摧毁了这一以盗养吸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被盗摩托车、电动车7部,破获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件8起,抢夺案件3起。

  信息高效对接让社区民警成为破案中关键一环

  2014年10月16日,平和县小溪镇发生一起金饰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趁售货员不备盗走了店中金银饰品。案件发生后,情报研判部门立即开展研判,获取了犯罪嫌疑人的图像资料、口音等信息,并通过对接平台向社区民警推送。平和县公安局国强派出所社区民警据此在辖区内进行走访调查,群众反映辖区古爽村的曾某、张某案发当日曾到小溪镇购买金饰。很快,办案部门锁定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张某,缴获被盗赃物。

  情报信息研判成果要转化成战果离不开社区民警的参与,社区民警沉下心来,在“自家责任田”上“深耕细作”,通晓辖区社情民意,使许多没有明确指向性的情报研判成果有了精确目标,成为情报研判和案件侦破的关键一环。

  2014年10月,在一系列抢夺案侦破过程中,情报研判部门判断犯罪嫌疑人落脚点在龙海榜山镇。龙海榜山派出所社区民警根据情报研判部门提供的嫌疑人图像及车辆特征,开展走访调查,发现榜山镇一烧烤店已经辞职的帮工高某符合通报特征,现该人已到台商投资区一企业上班。据此,刑侦部门在台商投资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高某,破获抢夺、盗窃案件11起。(章公宣)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