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公安边防支队着力解决后勤建设中的短板瓶颈,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后勤标准化库室,加大物联网、智能芯片等信息化技术和载体的应用,走出了一条后勤综合保障的新路子。2015年7月6日,记者走进该支队的部分后勤场所,实地感受后勤综合保障由粗放到精细的可喜变化。
场所:财务结算中心
看点:财务信息“一键明了”
该支队的财务结算中心办公面积约5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3名财务人员实行低台敞开式服务。
7月6日上午9时,2014年转业尚未安置工作的干部林发捷走了进来。“张助理,你帮忙查查我的住房公积金有多少?”
财务负责人张培林走到财务信息公开查询系统一体机前,引导他点击个人住房公积金模块,输入警官证号和查询密码,液晶屏眨眼间就跳出一组数字。“好快!”林发捷惊讶地叫了起来。
以往,官兵查询个人财务信息多以凭条、短信或当面询问为主,既耗时又麻烦。而新时期的财务结算工作,必须以信息系统融合集成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作支撑,才能科学理财、锱铢必较,才能让财务信息明明白白。如今,由该支队自主研发的财务信息查询系统,设置“党委科学理财、服务基层承诺、个人财务信息查询、医疗保险明细”等6大模块,官兵们只须输入证件号码和查询密码,就可轻松查看薪资发放、住房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个人财务信息数据。
财务结算人员要当好支队党委的“红管家”、基层所队的“好娘家”,单靠打打算盘记记账的老做法已无法满足新需求。建系统,用网络,比效能,成了新的探索实践方向。张培林带着记者来到中心会计档案室,观看新研发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以往会计档案归档需要人员专业细心,遇到检索查阅时很麻烦。现在这个新系统可规范登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盘等各类档案的名称、年度和位置信息,生成“一档一码”芯片,通过微机可实现归档点对点查询、档案目录数据检索、生成借阅档案审批、自动记录档案出(入)库信息和档案条形码定位功能。譬如要检索某份档案,只须输入档案编号,点击触屏键,档案柜就会自动选层,档案前方指示灯亮,即为选定的档案,整个过程用时可精确秒计,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场所:兵器室
看点:安全细节无处不在
“我们的标准兵器室建设,初步达到了‘保安全、易管理、好操作’的设计目标。”说话间,军械员小陈和小杨通过指纹门禁系统打开了兵器室的大门。
走进兵器室,让记者感觉到安全细节无处不在:一根不锈钢的立式竖杆球立于门前,进出人员手触顶端圆球,通过内设导线将静电引入地下。铺设的防静电地毯,能有效消除枪弹物资在搬运及保管中产生的静电,确保装备安全。温湿度表和除湿木炭箱,可有效调解室内干湿度,防止枪弹装备锈蚀霉烂。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支队的兵器室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缓冲间进行了科学划分,形成了缓冲间武器擦拭保养区、军械物资存放区和军械台账填写区等三位一体的合理布局。兵器室内安装有烟雾感应器,具有广角和红外夜视功能的视频监控探头及红外报警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管。
军械员小杨介绍说,在武器管理方面,他们总结出“七个一”:后勤军械业务科室每日一巡查,基层各单位每周一擦拭,单位领导每半月一自查,边防大队每月一月查,边防支队每季度一季查,军械员每年一培训,军械员年底一评比。
兵器室的科学规范管理,为官兵执行应急处突任务以及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6月底的全省边防部队军用手枪应用射击比赛中,该支队组织参赛队领取枪支20余支,各类弹药上万发,创造了2个多月集训期间没发生一例枪械故障的记录。装备精良管理有序带来的是参赛队员专业的射击技能和必胜信心。该支队以2个单项团体第一、5个个人单项第一,总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摘取桂冠。
场所:机动中队食堂
看点:餐厅文化温润兵心
临近12时,正值午饭时间。记者来到机动中队食堂,只见战士们一边吃着美味的午餐,一边盯着墙上4块47寸的高清无缝液晶显示屏,观看着女足世界杯的比赛,饭桌上不时传来欢笑声。
饮食连着战斗力!随着部队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官兵们不再单纯注重“吃饱吃好”,而是专注向“吃出健康”转变。为此,该支队探索后勤社会化保障机制,与驻地某大型超市签订副食品配送协议,每天落实食品安全检测和留样措施,杜绝未检疫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端上餐桌。
为了加强伙食监督,该支队将基层给养信息系统升级连接各单位的餐厅电子屏,实现伙食账目、副食品消耗、单位周食谱实时呈现,堵塞了经济管理上的漏洞。
而让官兵们在吃饭中吃出“感觉”,吃出心情,是这个支队推进警营饮食文化建设的重头戏。记者在机动中队食堂看到,餐厅四周悬挂了温馨的宣传画,贴近兵味、贴近美味,传递出健康、文明、安全、节约的饮食理念。其中一幅特色菜的中国地图,标注了来自全国9省份官兵的家乡美食,都是大伙儿亲手烹饪、拍照上墙的。小战士李雷指着自己的作品,满怀深情地说:“一道道美食如同一缕缕的乡愁,让我更加热爱家乡,珍惜警营生活。”
据了解,该支队还研发了兵员集中点饮食自助系统,官兵们通过触摸屏,能从四季菜谱中点菜生成本周菜单,还可对当天的菜品点赞留言,以此作为改进伙食的依据。机动中队司务长魏涛说:“在官兵过生日或是节假日,我们利用液晶显示屏送上祝福或是点歌欢唱,大伙儿普遍感到食堂文化有意思。”
生日端出“平安面”,生病定制“病号饭”,周末官兵集体挽起袖子包包子、煮水饺,贴心细腻的警营饮食文化,凝聚了兵心,也提升了战斗力。
场所:应急物资储备库
看点:管理投送精确定向
记者来到这个支队应急物资储备库,已是下午16时。只见南日边防派出所所长林祥带领官兵,正用小推车运出一捆捆的铁锹、锄头、沙袋和救生圈等防汛救援器材。“近期莆田沿海连续强降雨,我们得提早防范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建好应急物资储备库,为基层遂行各类应急处突任务提供可靠保障,成了这个支队后勤综合保障建设的主要依托。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要求,他们改建了占地面积22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存储有防暴处突、自然救援、野外宿营和应急食品等35种应急物资。
莆田市公安边防支队支队长黄嵩介绍说:“储备库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依托后勤一体化汇总需求信息,实现基层需求实时感知。储备库依此区分轻重缓急,优化生成保障方案。”
记者在储备库看到,36个存储架的应急物资全部贴有二维码和物联网专用芯片,仓管员每日通过数据信息和红外线监控,能够全流程、全要素掌握保障物资的数量、质量和状态,实现资源可视掌控。
这一搭载有物联网技术的仓管存储模式,实现了规范管理、配送定向和快速投送三者的有机统一。仓管员陈洪新说:“我们每天根据基层反馈的数据,优化生成方案后第一时间调拨。仓储不足的物资,电脑实时预警告知,自动生成补充清单,签订协议后的社会保障方据此通过物流系统完成物资配送,这一系列动作全都是在网上完成的。”(林振华 孙卫锋 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