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法律服务送到家
福建厦门思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六五”普法以来,厦门市思明区围绕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整合公、检、法和信访、司法、民政等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区综治委多元调解专项组,逐步健全完善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等工作机制,首创劳资纠纷双向互动“绿色通道”和劳动争议调解“双联双调”机制,探索建立了以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为基础、以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以劳动争议仲裁确认为保障的一站式处置平台,基本建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工作格局。
化干戈在基层 人民调解筑牢“第一道防线”
“感谢你们,让我们这么快拿到合理的赔偿金!”在思明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陈某贤和王某燕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原来,陈某贤和王某燕8岁的女儿陈某在东坪山路边玩耍时,被林某驾驶的小型越野客车右前轮碰撞并碾压头部,造成死亡。而得知死讯后,陈某的外公也因打击过大,生病去世。事后,陈某贤夫妻与肇事方车主郑某及司机林某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较大分歧。对此,思明区交调委工作人员从当事人切身利益出发进行调解,不断缩小双方巨大的分歧。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同时,工作人员与保险公司沟通后,开通便捷通道,对该事故迅速做出理赔。最后,死者家属于协议签订当天就收到全部赔偿款。至此,该案件全部“案结事了”。
提起“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不少交通事故当事人都不陌生。“三调联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多种职能协调联动、一个平台综合服务,让交通事故死者家属“进同一个门,解决所有问题”。
除此之外,思明区还建立健全了劳调对接、诉调对接、援调对接、警民联调等对接调处机制,使其成为社会大调解网络中重要的环节。
陷入纠纷时,像彭彩红、肖华、苏江圳、张庆涛等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和事佬会耐心为你讲法说理,化干戈为玉帛。还有区级人民调解中心、10个街道调委会、98个社区调委会构成的三级网络,也会最大限度为居民化解身边矛盾,解“疑难杂症”。
遇到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专业性难题时,思明区还有全市最多的7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帮你忙,尽快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日前,思明区率先在全市建立规范化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律师每月定期到社区“坐诊”,居民遇到征地拆迁、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时,社区的法律顾问会为你“望闻问切”,实现在家门口解决各类法律问题。
如今,思明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以“多元调解”为基调,谱写了一曲“幸福思明”的华美乐章。
勇于创新实践 探索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
在轨道一号线梧村段工程项目拆迁工地上,两名公证员不顾烈日当头,穿梭在一些即将拆迁的房屋内,记录测量数据,并以声像等辅助形式记录,以此进行被征收房屋测量评估保全公证。这是思明区公证处公证员放弃周末休息,为拆迁群众服务的生动写照。
轨道1号线是厦门市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公证处工作人员克服人少、工作量大等重重困难,加班加点,为项目提前净地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公证人员还对群众遇到的涉及房屋征收的继承、分割、赠予等法律问题一一进行详细解答。仅2014年一年,就共办理证据保全、送达、委托、继承800多个案件,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公证作为一项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司法证明制度,正在与寻常百姓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思明区公证处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新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小到百姓的遗嘱、继承、赠予、劳动合同、土地承包纠纷,大到企业的融资引资、政府的重点工程建设等,无不用“心”服务,让群众感知公证公信力。
建设“法治思明”、“平安思明”,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是法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思明区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公证服务、社区矫正等一系列平台,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在思明区社区矫正中心指挥监控室,工作人员打开“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手机定位查询功能,监控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
近年来,思明区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建立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集监管矫正、信息处理、应急指挥以及政法各部门协作配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工作平台,初步实现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
为了融化社区服刑人员心中的“坚冰”,深入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思明区在全市首推“政府购买社会专业服务”,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成立了全市首个区级社区矫正心理辅导中心。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从中受益,在以正确心态、良性心理积极接受改造的同时获得了自我成长,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
法律资源下沉 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海港城大酒楼有限公司的157名员工因公司倒闭,没有工钱回家过年,情绪激动,一度产生过激行为。2014年1月25日,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来自区仲裁院的情况通报后,立刻协调组织多名资深律师前往现场,边安抚情绪、受理援助,边组织法律文书,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员也在第一时间及时介入。
最终,这起涉案金额达到97万余元的重大突发劳动讨薪案件在法援律师、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确认的联合帮助下于9小时内成功化解,并经仲裁确认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2012年5月,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区劳动仲裁院建立了全国首个“一站式处理劳资纠纷处理平台”,由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人民调解和仲裁确认三方组成。此项工作的开展,使群众在一处就能解决矛盾纠纷,为诉讼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条“绿色通道”开通三年来,共计受理劳动案件5169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
思明区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大厅建设,率先在全市打造“开放式”服务窗口,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着重办理涉及残疾人、聋哑人、老年人、经济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努力推动法律服务触角向基层、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延伸。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已依托街道办事处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并相继在劳动、妇联、残联、老龄委、海军等5个部门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与检察院未检科推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形成了“10+5+1”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服务触角深入到千家万户。
2014年,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还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以法律援助中心帮助弱势群体为主线,推出全省首部法律援助题材微电影《援守》,还原法律援助工作真实面貌,彰显法律援助为民惠民本色,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法律援助。
据介绍,下一步,思明区还将探索建立大数据平台,联合老龄委、民政、计生等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掌握经济困难人群的家庭情况和存在问题,提供法律帮助,通过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建议、人民调解等多种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另外,法律援助APP和微信系统也积极筹建中,将法律服务信息及时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群、在线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提供实时的法律服务。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开通
·浙江司法厅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福建泉州率先在全省建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湖南衡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护航企业发展
·四川巴中司法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福建泉州司法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福建泉州司法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湖南试点建33个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四川巴中司法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贵州司法厅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浙江乐清司法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内蒙古启动首个蒙汉双语公共法律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