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福建省厦门市政府启动了火车站改造第三期房屋征收工作。当房屋征收公告刚张贴、补偿标准尚未明确时,154户拆迁户中,就有139户居民主动提前搬迁交房。其中,金榜南三里一个住着78户居民的小区,在一个月内几乎全部搬空,为文曾路跨线桥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群众从对抗到缓解、从缓解到合作、从合作到支持,这是政府‘依法征迁’的结果,也是政府法治宣传到位最好的体现。”思明区梧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毅如是说。
思明区委十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进法治思明建设打造法治中国典范区》,思明区将把“良法+善治”的法治思维内化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一流法治成为城区发展新优势。
坚持“三公”原则 依法推进征地拆迁
蜿蜒在城市中的废弃铁路改造成公园,承载了厦门交通发展的最初记忆;鹭江剧场地块“让地于民”化身文化公园,让大家记住老城区的历史;厦门火车站的改扩建,加速了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轨道交通施工,又将为市民打通城区交通的大动脉……
近年来,思明区的居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切身感受到这座老城区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一天比一天美丽。
就在人们乐享城区优美环境生活、感受各种便利之时,不得不提它背后所含的城区改造、城市管理等工作的艰辛。
以征地拆迁为例,此项工作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手段,牵涉面广,情况错综复杂,难度大、影响深。说起征拆的成功经验,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要做到“自身正”,敢亮“底牌”,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案等,明明白白告知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还利于民、让利于民”,合理合法地做群众工作,才能赢得群众支持。
近年来,思明区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进轨道征地拆迁、两岸金融中心、火车站片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团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创造性引入“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两大司法保障,让市民看到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和法律的约束力,保障了重点工程合法高效推进,也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滋养了更加昌明的法治生态。
重拳出击治“两违” 还百姓清净空间
“占道经营少了,违章建筑不见了,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厦大西村附近的黄小姐向记者诉说着身边的变化。
自2014年起,福建省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以来,思明区全区上下就对“两违”整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在城市管理中率先建立违建快速处置机制,集中开展鼓浪屿整治提升、环岛路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两违”整治成效明显,基本解决了鼓浪屿“野导”、“野照”、占道经营和环岛路观光自行车、海上旅游项目非法经营等问题,城区环境更加规范有序。
“‘两违’是‘少数人得利、多数人遭殃’的行为,侵犯的是公共利益,危害的是公平正义,‘两违’不整治,就是对百姓不公平”,思明区相关领导一再强调,“对新增‘两违’行为要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确保‘两违’零增长。”
掷地有声,落实有力!
据统计,仅2014年,全区共查处违法建设1889处,拆除建筑面积323609.96平方米;共查处违法占地838处,腾出违法占地220925.25平方米,完成全区全年拆除指标的107.87%。
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思明区与群众在“两违”整治问题上“一条心”的充分体现。
“法治的本意是为民谋利,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还百姓一个清静空间!”形成这样的共识,思明区上下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推进城区管理的一大特色。如今在思明区,执法者与违法者面对面,互换角色,推心置腹谈心的画面经常出现;主动配合拆除违建的违法者屡见不鲜;更有群众表示,“当前厦门正在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违法搭盖太影响市容市貌,我们要自觉维护好城区‘容颜’”。
这些场景,正是思明区委区政府秉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宗旨的生动演绎。
在服务上做“加法” 打造公平正义之区
长期以来,思明区一直为打造公平正义之区而努力。“群众对司法公信力最直观的印象就在于对判决结果的接受程度。如果判决公正、过程透明,不管胜败与否,群众都心服口服。”这在思明区已成为共识。
2014年12月20日,思明区法院针对一起侵害作品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做出了全国首份附当事人诉讼意见原文的判决书。被判败诉的被告厦门某传播公司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表示判决对他们的诉求观点做出了比较充分的解释,能够接受判决的结果。至此,思明区法院找到了一条让当事人更信服判决、老百姓更易明白判决的路径——国内首推裁判文书附当事人意见改革。
开先河之举远不止于此。2014年5月,思明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全国基层法院唯一的“全国司法公开改革试点法院”。以此为契机,该院不断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出“阳光司法”、“公众开放日”、“执行网络博客(微博)曝光与被执行人信息资料数据库制度”等多种形式,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司法工作运行机制。
司法公正如何让群众“看得见”?思明区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军指出,“只要让检务公开走‘正厅’,老百姓就能看得见司法的公正所在。”
重视便民利民,推行阳光检务,在服务上做“加法”,增强司法亲和力。近年来,思明区检察院先后推出全国检察机关首个“网上密码举报”系统、全省首个网上举报接待室,开通“零距离”QQ视频接访,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与检察干警面对面交谈。在全市首创“检务大厅”,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将对外办事功能集中在检务大厅统一行使,打造便民利民平台,被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邀请专家开讲座 掀起学法尊法热潮
2014年11月21日上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应邀出席思明区“智慧·讲堂”,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座。思明区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和区直部门、事业单位干部近600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
这次讲座依托的载体——“智慧·讲堂”,系全省首个党员干部高端学习品牌,是思明区全面建设“法治思明”、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中,针对党员干部掀起的“头脑风暴”。通过定期邀请国内一流专家、顶尖学者和知名人士前来,对全区领导干部及公务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通过价值观论坛、思廉学堂等平台,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干部群众,强化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使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5年3月30日上午,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宣誓暂行办法》,并在厦门市首次举行新任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通过公职人员就职前宣誓,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在思明,各级干部利用各种机会集体学法的场景比比皆是。思明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新任领导干部学法和考核机制、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网上普法考试……从制度建设到实际行动,思明区坚持用“法治思维”来武装干部头脑,这股学法守法尊法的热潮也直接带动了社会各界和人民团体的普法教育,有效推进了依法治区进程。(江海苹 陈雅琪)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全面依法治国 实现良法善治
·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之治
·一线:立良法
·山东:立良法 重民生 推进依法执政
·司法公正:保障良法善治之源
·司法公正:保障良法善治之源
·良法贵在推动善治
·新华时评:从立法源头为善治解良法之渴
·良法善治护航中国梦
·“废止劳教”须和“制定良法”同时落地
·法治中国,通往良法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