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福建厦门湖里:创新普法形式 坚持普治并举

2015-07-22 14:31:4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福建长安网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着力落实“美丽厦门·创新湖里”目标定位,全面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致力强领导、推重点、重特色、求实效,为湖里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正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突出重点 提升整体法律素质

  “文明交通无小事,安全关系你我他”、“十次肇事九次快,莫和死神去比赛”……在湖里区的各主要路口,每天都可以听到志愿者拿着“小喇叭”播放着这些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交通安全宣传口号,提醒大家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如今,这样“接地气”的普法宣传形式,已成为湖里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湖里区普法工作重点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难点在外来务工人员,落脚点在社区居民。

  “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湖里区以“法律六进” (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明确普法重点对象,加大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力度,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打头阵”。通过中心组学法、机关每月一学和定期法治讲座等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多样化、常态化。

  建立健全公务员日常学法机制。通过定期举办法治专题培训班、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培育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治理念,提升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区、建设法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区继续深化主课堂法治渗透教育、“学生带法回家”活动、青少年法治动漫,还不断创新突破,通过各类实践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法治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法治观念。

  湖里区外来人口达83万多,占全区人口的76%。做好外来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是湖里区普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2012年起,湖里区依法治区办在马垅、围里、高殿等六个社区建设“湖里区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夜校”,提供免费的普法教育。截至2015年7月6日共开课100次,听课总人数达3000人次。同时,设置50个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供计生、劳动、维权与政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五年来,全区共举办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或专项法治宣传活动578场,举办各类法治讲座1075场,发放各类普法读物等法治宣传材料50余万份。

  寓教于乐 Q版“湖娃”陪您学法律

  蓝色的皮肤,火红的头发,手持书有“法”和“湖里”字样的盾牌——这就是湖里区推出的Q版普法吉祥物“湖娃”。

  以“湖娃”为主人公,湖里区还相继推出一系列普法漫画、普法画册等法治宣传品,让市民朋友与“湖娃”一起轻松学法,为原本严肃的法律增添一抹亲和力。

  “六五”普法期间,湖里区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展普法载体,力求将严肃的法律以更加活泼、更有趣味、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给群众,使普法更贴近普通群众,更能为群众所接受。

  以“高空坠物伤人”为题材,拍摄了普法主题3D动画短片《棍从天降》,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被高空坠物砸伤后索赔的故事。用诙谐的小故事、可爱的动画人物来宣传法律知识,提醒民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高空坠物。同时展示了人民调解这一种便捷、快速的纠纷解决途径,让民众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依托大拇哥动漫有限公司设立湖里区法治动漫文化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法治动漫文化营”活动,通过观看法治动漫、参观动漫科普知识长廊、体验5D动感电影等方式,让青少年在体验动漫乐趣的同时掌握法律常识。

  江头街道发动蔡塘社区漫画“达人”徐新济协助辖区派出所绘制《防骗宝典》和《江头街道法治宣传口袋书》,将防骗、防盗技巧和法律常识用漫画的形式向辖区群众进行宣传。

  此外,全区多个部门精心制作了一批法治彩漫,以彩信的形式发送到辖区群众手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创新形式 开通63个新媒体普法平台

  在一张地图上,标注了位于湖里辖区内的公安、法院、检察、司法、劳动监察等单位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26家市、区法律服务机构。这就是湖里区整合全区现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的全省首张法律服务电子地图。它涵盖范围广、服务信息全,地图除了注明法律服务机构的名称、详细地址、服务电话等信息,还提供GPS定位、导航、路线查询、周边搜索等功能,方便市民查询选择。

  法律服务电子地图的出现,只是湖里区运用新媒体普法的冰山一角。如今,运用新媒体普法,构筑集手机APP、微信、微博、网络为一体的立体普法集群在湖里已不算是新鲜事了。目前全区已开通“湖里法律在线”手机APP、“湖里反诈骗公益平台”微信平台、“厦门湖里普法在线”新浪微博、“湖里区青少年维权网”等63个新媒体普法平台,坚持动态发布普法信息、在线提供法律服务、实时互动交流,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生动、鲜活、亲和。其中,“湖里区青少年维权网”访问量突破669万人次,是全市最热门的普法网站。

  全市首个“社区普法微电影”——《阿呆租房记》上映。通过改编真实的调解案例并用微电影的方式进行以案释法,通过厦门公交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社区LED屏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此外,湖里区还在5个街道和52个社区全部建立法治宣传栏,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建设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苑、阳光法苑等各类普法广场,在马垅、高殿、金山等社区建成法治长廊,以漫画、故事、案例、法规摘录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根据不同普法对象的需求,发挥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进城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作用,展示湖里区普法工作成果,还有专人负责讲解和授课。

  居民自治 推广社区事务听评会

  “建议小区内实行单向行驶,开通东门和西门出口。”陈先生建议。

  “增加停车位,要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近期建议出台临时停车收费办法,尽力杜绝外来车辆停在小区里。中期可以尝试以小区组团为试点,改造绿化用地。远期要建设地下车库。”老洪建议。

  ……

  这是湖里区金尚社区针对小区停车管理召开的一次听评会。参会的几十位居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逐步被落实。

  以法治创建活动为抓手,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社区事务听评会最早发起于金尚社区,目前已成为各社区居民自治的一种成熟做法。兴华社区召开听评会,由社区居民主动提议、集资,在信达小区建成“阳光法苑”,将居民休闲的场所改造成法治宣传阵地。

  “六五”普法期间,全区还通过推广社区论坛、社区发展理事会等成功做法,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真正做到“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

  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律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全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2015年还成立了社区基层组织换届法律服务团,进社区讲解相关法律,为社区换届提供法律专业的支持。全区五个街道均达到“法治街道”创建标准,湖里、江头街道获评市首批“法治镇(街)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区民主法治社区覆盖率达98%,金尚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以普促治 高标准建设法治湖里

  湖里法院作为全省法院审判综合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法院,稳妥有序地推出组建新型办案团队、成立审判辅助中心、建立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等30多项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被评为全省法院司法品牌。

  湖里区检察院作为厦门市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院,迅速成立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在推进司法改革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执法规范和配套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创新审调分离的和解机制、专家证人出庭制度、规范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刑事速裁程序、代理主诉检察官制度、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刑事案件公开审查等新制度,检察机关规范执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湖里区司法局不断健全调解组织建设,新建吉家家世界、万达商圈调委会等5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和6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致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在全市率先实现“警民联调”工作全覆盖。2011年以来,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874件,调解受理率达到100%,大量社会矛盾被化解在基层。

  湖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着力构建“大城管”格局,打造“数字城管”系统平台,推行“两违”治理,2011年至今累计拆除违法建筑物8162处面积151.2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持续多年的违建蔓延态势,连续三年在全市查处违法建设考评中名列第一。

  湖里区人社局会同司法、工会、商会、安监等部门形成合力抓和谐劳动关系创建,“118”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

  通过多年的普法工作,法治湖里建设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全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已经形成,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进步,为推动湖里创新发展注入法治驱动力。

  百姓法治课堂 群众需要什么法治讲堂就讲什么

  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细化。湖里区在全市首创“百姓法治讲堂”,群众需要什么,“法治讲堂”就讲什么,邀请一线法官、律师、检察官、民警以及和民生相关的工商、城管部门负责人走进社区,为居民们授课,普及法律常识,使普法由“单向灌输”向“互动沟通”转变。自2013年创办“百姓法治讲堂”以来,全区共举办“百姓法治讲堂”146场,参与群众6110人次,“定制式”普法深受社区居民好评。(江海苹  陈文慧)

[责任编辑:王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