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入民心
福建龙岩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工作侧记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作为平安创建主体的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平安龙岩”的建设中来,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将平安意识带进每一位群众心中。
用奖励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
“一旦被评上‘平安村’,我们的奖励是立即兑现的。”提起“平安乡(镇)、村(社区)”的奖励机制,上杭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陈永文说道。群众是创建“平安龙岩”的根基,上杭县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方面,成绩突出。在陈永文看来,这与2011年就在上杭推行的创建“平安和谐乡(镇)、村(社区)”奖励机制有着密切关系。
“人人参与平安建设,是一个很美好的构想。群众参与平安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发群众来一起参与呢?”陈永文回忆起推行平安乡(镇)、村(社区)的奖励机制时,向记者说出了推行的初衷,“如果能用一些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团体荣誉感,对培养群众的平安意识,一定大有帮助。”
据记者了解,在上杭县获得“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按人口规模给予2万至5万元的奖励;其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补贴10%,参加新农保的60周岁以上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提高10%。
在积极竞争中培养平安创建意识
“尤其是对村民的‘两个10%’的奖励政策,激发了基层群众的热情。对村干部我们也实行奖励,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陈永文笑着说道,现在不少基层干部,平安创建的意识很强,对考评“成绩”也很放在心上。“拿村干部举例吧,村干部的平安创建意识增强了,他平时在村里就会跟村民说平安创建的好处,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家的平安创建意识。”
“要想评上‘平安村(社区)’,其实通过大家的努力,是不难办到的。”陈永文向记者列举了评选标准。不仅要“少”,还要“好”。这里所说的“少”指的是案件要少,无黄赌毒,无新增邪教人员或发生现行邪教活动,无村(社区)干部、党员参与违法违章建设或非法采矿等;而“好”指的是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群管控、社会治安防范都要“好”。
优秀成绩带动全市平安创建工作
2015年5月,上杭县茶地乡竹马村村民老袁,因为责任田的问题,差点与同村的老吴大打出手。眼见俩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该村村民立刻将情况报告了联乡挂村的民警。由于报告及时,民警迅速赶到,在耐心的调解下,一场激烈的矛盾被化解于萌芽状态。
“评上‘平安村(社区)’,是全村人的骄傲,大家都珍惜这份荣誉。如果村里有哪家人发生了矛盾,村民就会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干部,或者帮忙调解。”在陈永文看来,奖励机制不仅能激发基层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也能带动大家互相监督,自觉培养创建平安和谐村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平安意识通过奖励机制逐步在每个村民心中建立起来了。”
据了解,近三年来,上杭县被评为“平安乡(镇)、村(社区)”总数居龙岩市第一,已累计发放奖金2319万元。2012年开始,龙岩市在全市134个乡镇(街道)、1914个村(社区)开展创建“平安和谐乡镇(街道)、村(社区)”活动,把非正常上访、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纳入创建考评指标。正如龙岩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粤闽所说:“‘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是龙岩市‘平安龙岩’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龙岩市政法综治工作中富有成效与特色的一项工作,充分激发了群众投身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在该机制的带动下,龙岩市基层群众的平安创建热情被大大激发,并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2014年,龙岩市开展“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将创建活动作为基层创安的一项常态化机制,每年评选出一批平安县、乡、村,实施分级考评奖励,把平安意识带进群众的心里。(邓炳秀 周敏 高佳颖)
·江西永新十户连心三群联创构筑农村"平安圈"
·福建检察院到平潭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
·山东黄岛开展“联创联建红色之旅”党日活动
·山西洪洞“十安联创”提升平安创建能力
·福建省检察机关“三级联创”党建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广西政法委书记要求加大联创联建工作力度
·广西政法委书记要求加大联创联建工作力度
·江苏淮安中级法院联建联创获“国优”
·晋城政法干警联村联企联创平安
·山西省晋中市“三区联创”深化平安建设
·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联创联建结硕果
·河南商丘司法局"普法夜市"助推"六城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