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公安创新警务机制

2015-07-22  来源:福建长安网

福建厦门公安创新警务机制

“移动派驻所”解疑难治杂症

  办公场所是租用别家公司的食堂,办公桌椅是折叠的,日常办公装备全装在一个“大装备箱”里……你能想象这是个办公场所吗?没错,它就是拥有12名民警的“派驻所”。它是福建省厦门市警务机制的一种创新,目前在全省尚属唯一。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大量企业入驻,外来人口剧增,治安压力增大,但警力却跟不上。厦门市公安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2014年11月17日,一个从筹备到抽调人员、选址入驻并投入工作,只花了7天,“派驻所”便在翔安马巷镇郑坂社区成立,主要工作职能包含人口管理、巡逻防范、侦查破案等。通过驻点增援属地派出所,协助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实现打击和防控等警务工作全面发展。由于“派驻所”是挂靠厦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根据全市110警情调整警力部署,派驻期限一般为半年至一年,期满后将被派往其他的治安难点区域。

  “三顶头2号户主是谁?”“户主姓郑,一家3口,顶楼自己住,低屋出租。楼下有两个快递存货点,纸箱堆放有安全隐患,配备了灭火器。”……这是一场别样的“考试”,是社区群众向“派驻所”民警发起的。

  “派驻所”上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熟悉社区情况,郑板社区共有462户718栋出租房,由于郑板社区外来人口多,民警实行错时上门。能够流利回答出每一户的资料,都是民警用脚走出来的。“刚开始到村民家拜访时,村民都很排斥。 现在,群众看到我们去走访,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还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泡茶。”“派驻所”负责人王勇说道。

  端掉20个赌博窝点,取缔13家“黑网吧”、1个非法储存液化气场所、15家非法酒店式公寓,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88人,打掉犯罪团伙4个……截至目前,“派驻所”在开展秩序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5年3月举行的警民恳谈会上,村民们对“派驻所”的工作纷纷点赞,并希望“派驻所”能留在郑坂社区更久些。王勇说,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移交给属地派出所。2014年12月,翔安公安分局在马巷派出所进行社区警务专业化试点,2015年4月在全分局推行。

  刑事类警情入驻后同比下降24.66%,其中盗窃类警情下降43.51%……入驻7个多月,“派驻所”交出了一份令居民满意的“成绩单”。在郑坂社区做小生意的郑先生说,最近街头小混混不见,喝酒闹事打架的事情也少发生了。

  在“派驻所”,记者不仅看到办公桌椅是可拆卸或可折叠,民警使用的警务装备放置在一个大装备箱里,携带方便。这种“模块装备,招之即走”的模式,也正符合了“移动”、“智能”、“快速”、“高效”的定位。

  实际上,除了负责社区的治安秩序外,“派驻所”还肩负着另一项职能:新型警务装备的试验田。例如:厦门市公安局为“派驻所”配备的9台最新的移动警务通,具有采集、查询、比对等功能。只要在该设备上刷二代身份证,个人的信息就会全部自动传入厦门公安局人口管理后台系统,减少民警二次录入的工作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郑坂辖区地形地貌,厦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拍摄,形成全新的电子地图。目前,“派驻所”已把前期入户采集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户以及辖区300余间商场、商店等店面、场所资料信息一并在PGIS地图上准确标注,实现辖区基础治安要素的可视化,民警可以实时掌握人口流动情况、易发案部位管控情况等社区治安动态。

  事实上,民警与警用装备研发单位实行“无缝对接”,在使用这些新的警务设备,“派驻所”民警在试用中发现不足,可及时和研发单位沟通。正是基于这一特殊作用,“派驻所”被赋予了更多科技强警的功能,为提升警用装备实用性和实战性提供实践基础。

  同时,“派驻所”积极争取翔安区政府、翔安公安分局等部门的支持,在社区内设64个监控探头,基本覆盖社区主要出入口和重点部位,监控画面还同步纳入全市监控系统,同时悬挂“您已进入24小时监控区域”的标识牌,在打击破案、震慑犯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黄秋云)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