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文化天地

敬畏法度者最快乐

2015-07-21 10:04:4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云南长安网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功成名就者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捻须,不以为然。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俗话说“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理念,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敬畏法度是神圣职责,是生命底线,也是至高境界。违背、忤逆法度,可乘一时之机,可图一时之快,可获一时之利,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真正得快活?

  敬畏法度就是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金钱、权力、关系、人情面前败下阵来,丧失底线、原则。敬畏法度就是要遵法、信法、守法,树牢法治理念,使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置于法律法规之下,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胆大妄为,必须把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内化成一种生活品格和方式,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不打摆子”。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用好手中权、办好份内事,才不会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甚至守不住党纪国法底线,害人害己,悔恨终生。

  敬畏法度就是要着力加强品性修养。“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心”,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为社会一员必须要受到各种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约束,敬畏法度既是我们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品性修养。自觉遵守法纪,行得端,立得正,才有做人的根基、良知和品德,也为社会树立标杆和榜样,不做愧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也不会怕背后被人戳脊梁骨。现实生活中,那些违法乱纪之徒,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他们没有敬畏之心,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无法无天”,把道德、良心、人格,以及党纪国法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为私利所驱使,或“利令智昏,昧心贪污”,或“铤而走险,杀人越货”,或“瞒天过海,为所欲为”,最终走进了自掘的坟墓,其结果是一害社会、二害家人、三害自己,最终落得身败名裂下场。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心怀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法度就是要带头践行社会公德。法度是公民道德行为规范,集中体现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共同遵守,不得损害、破坏、偏离。作为党员干部敬畏法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带头践行社会公德,为群众作好表率,始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官再大、权再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求别人严一点,要求自己松一些,甚至当两面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具体来说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自觉净化工作圈、交往圈、生活圈,经常掂量自己岗位的分量,经常反省自己肩上的责任,坚决摒弃各种私心杂念和不良心态,在本职岗位上履好职尽好责。(赵家贤)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