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与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聆听某领导讲话,我总能听到启迪的力量。一日,听其授课,讲如何辨人识人。虽然方法简单,但用心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仍值得我们深思。听时便想,以此为感悟写一篇小文,题目就叫《做人的智慧》。而做人的智慧包含两个方面:对己的智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澄澈的心灵,众人皆醉唯吾独醒。对人的智慧,在善恶难辨的人际关系中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辨出魑魅魍魉,分清妍媸美丑。
行文之前,我以“做人的智慧”为题百度一番。百度给我的答案,《做人的智慧》是一本厚厚的书,可见,“做人的智慧”具备多强的广度,多深的厚度,非我一时半刻可以阐述得清。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别人写出一本书,是他的智慧,哪怕我只写一两句,但总归是我的感悟。于是,继续提笔,围绕做人智慧中的“知己与识人”,来一次思想的探讨。
首先要有“自知”的智慧。自知是人生的态度。只有想得明白,才能活得明白。否则,人生将浑浑噩噩,一事无成。自知不必上升到“我是谁”的哲学高度,否则便会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二元混沌。自知,只需要回答“我的责任是什么?我该如何去完成?”这么简单的提问。责任,是个人镶嵌于历史中的座标点。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船坚利炮的欺凌,救国救民便是自己的责任。新中国初建,强国富民便是自己的责任。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发展复兴之路便是自己的责任。找不到历史定位的不自知,定会误入歧途。在国难当头之际卖国求荣。在改革发展之时固步自封。
明确了责任,便清楚了方向。至于如何去完成?其实只需铭记一句话,“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有的人,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经天纬地之能,却自视甚高不愿从基层做起,最后只能眼高手低。即便东风加身,不堪重任留下纸上谈兵的笑谈。有的人,怨天道不公,出身微贱而无通达之道。怨伯乐不再,徒具驰聘千里之能却在小圈子里打转。抱怨只会消磨斗志与青春,日复一日,暴殄天赋,自甘堕落。
其次要有“知人”的智慧。年幼时,在求学路上要知人择友,懂得“割席断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辨善恶,交损友而非诤友,则误入歧途,南辕北辙。长大后,在求职的路上要知人择业,懂得“忠臣择主而事”。明明知道老板是坑蒙拐骗之辈,你还心甘情愿倾助一臂之力。倘若及时醒悟,倒还可以悬崖勒马,弃暗投明。如果一条道走到底,轻则称之“愚忠”,重则冠为“助纣为虐”。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初成一番事业时,在选人用人上要知人善用,懂得“泰山不拒细壤而成其高”。不要不如己者不用,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不会发掘别人的闪光点,容其所短而用其所长。不要与己相能者不用,摆出一副文人相轻的臭脾气,横挑鼻子竖挑眉。成则出言相讥,败则幸灾乐祸。不要能于己者不用,总想着功高震主,篡权夺位,无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邦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能得天下,无非知人善任,得能者而得天下。
佛印与苏轼参禅打坐。佛印说苏轼坐姿如佛,苏轼则称佛印如一摊牛粪。苏轼以为占了便宜而炫耀,殊不知被妹妹一句见心见性羞得满脸通红。由是观之,知人即是知己。曾国藩以一价儒生举兵挽狂澜于既倒,同样在于他的识人用人,其留下的《曾国藩冰鉴》被后世誉为辨人识人的传世奇书。当然,他的识人用人还与他的阅历见识有关,这才是关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想,这便是做人智慧的根本原则吧。(李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