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公安“四式走访法”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5-07-13  来源:重庆法制报

  慰问式、纳谏式、调解式、错时式

  重庆石柱县公安局“四式走访法”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2015年以来,重庆市石柱县公安局在工作中,创新推行慰问式、纳谏式、调解式、错时式“四式走访法”,广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慰问式走访 帮扶困难群众

  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假日,民警深入辖区看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因灾因病遭受重大变故等困难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7月1日,时值建党94周年,石柱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陈一寿前往新乐乡阳光村看望慰问贫困党员,并送上慰问金。到阳光村开展走访慰问,该局已坚持了5年多。

  阳光村位于渝东和鄂西的交界处,平均海拔1300米,是一个地处深山、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长期以来,由于海拔较高、交通闭塞、科技落后,该村一直未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村。2010年以来,民警与该村村民一对一结为帮扶对子,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民警都会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5年多时间来,石柱县公安局已为阳光村提供了脱贫致富项目13个,成功扶持专业养殖大户16户,提供帮扶资金以及民警捐款捐物共计价值90余万元。

  纳谏式走访 广纳群众意见

  石柱县公安局积极建立警民沟通有效途径,专门制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执法公信力调查问卷》,广泛走访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虚心向他们征求意见,并在工作中认真整改。

  2015年4月,石柱县交巡警大队民警在走访群众中,有群众反映,由于不了解交通违章罚款缴纳流程或者遗忘,因而产生滞纳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有群众反映,银行业务量大,有时为了缴纳几十元的罚款要到银行排队等候,很不方便。交巡警大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与银行合作,在大队执法室旁边安装了便民缴款终端机。驾驶员在窗口处理完违章后,即可在农行自助终端机上缴纳罚款。罚款缴纳只需输入处罚决定书编号,插入银行卡,输入取款密码即可,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操作简单,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调解式走访 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民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群众家中,通过与群众拉家常,及时排查发现因邻里关系、生活琐事、土地、建房等引起的矛盾纠纷,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激化升级。

  7月2日上午10时许,石柱县马武派出所社区民警在新乐乡兴场街社区走访群众时,发现有几名群众在街上争吵,情绪激动,民警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原来,唐某等3名民工均系湖北省利川市人,在此扩建乡村道路,他们与施工方达成口头协议:包吃住每人每天100元。因近日接连下雨,3名民工到工地15天只做了6天工,打算找施工方结账回家。施工方负责人万某认为,工程尚未完工,打算工程完工后再结账,双方由此发生纠纷。民警一边在控制现场,避免矛盾升级;一边对施工方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施工方同意立即结账。唐某等3名民工在领到1800元钱后,紧紧握住民警的手,不停地说:“这是我们的‘血汗钱’,小孩的学费啊,太感谢你们了!”

  错时式走访 提升工作实效

  石柱县公安局充分考虑辖区群众农忙(闲)、工作及出行规律,实行弹性工作制,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走进社区开展座谈会、院坝会,争取更多群众参与,获得更丰富、更原始的意见建议,为更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石柱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80%的派出所都在乡镇或城乡结合部。如果盲目走访,很多时候都会吃“闭门羹”。

  “农忙时走访群众,由于群众都下地干活了,很难找到人,即使偶尔遇到一两个人,但人家都忙着干活,根本没心思跟你细谈。实施‘错时走访’,使群众有充裕的时间与我们交流,也能让群众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城东社区民警陈伟华说。在城东社区,陈伟华结合该社区“半农半城”的特点,每次走访,他都选择下雨天进行。而在其他社区,民警会根据本社区居民工作和生活实际,选择在周末或晚上走访座谈。据统计,通过采取错时走访,每次参加座谈会的群众人数上升了50%左右,入户走访成功率提升近60%,搜集意见建议数量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比盲目走访增加了一倍。(夏如军)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