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系统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全州210个乡镇司法所积极履职尽责,开展辖区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教,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自身诉求,司法所干部成为社情舆情的“信息员”、化解纠纷的“排头兵”、法制教育的“宣传员”、服务群众的“法律顾问”,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实现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实现源头治理
黔东南州司法局本着纠纷矛盾源头治理的原则,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各司法所组织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指导及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定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利用司法所干部及调解员贴近群众、熟悉本当地人情地理的基层优势,第一时间“零距离”掌握群众关注的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社情舆情及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围绕发展大局,重点在拆迁安置、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山林土地纠纷等矛盾多发领域,开展纠纷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同时,充分拓展人民调解职能,配合综治办、派出所、土管所、民政部门及社会组织,构建联动、联防、联调的“大调解”格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的手段,着力化解重大复杂疑难民间纠纷及信访积案,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以凯里市司法局湾水司法所为例,2015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3件,成功调解169件,调解成功率97.7%,其中包括一起煤矿企业与涉及上百名村民的损害赔偿纠纷。
扎实推进法制宣传 营造优质法治环境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司法所结合“法律八进”,法制、形势、政策“三项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利用社居社区宣传栏,开设法制专题宣传,普及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二是采取组织巡回宣讲,深入村寨、学校、集市等重点区域,通过印发宣传漫画、警示案例,发放普法小手册,设立法律咨询台、出动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开展法制宣讲教育;三是组织开展苗(侗)歌、民歌、山歌传唱,开展文艺演出、菜单式普法,建立法律咨询视频交流平台,采取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有效形式,深入乡镇、进村寨、社区、农家进行宣传, 向广大基层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协调配备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律师,组建了“法律顾问团”、“法律服务队”,推行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帮助村(居)开展法律服务、法制宣传、解决矛盾纠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提高理性表达能力,合法实现自身利益诉求。
强化特殊人群管理 严格控制重新犯罪
司法所严格按照“分类别管理、分阶段教育、分重点帮扶”要求,为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了电子档案,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人员的日常监管,动态了解和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确保无脱管漏管。配合开展普及法律政策及劳动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公益劳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成立社区服刑人员公益服务队、应急救援队等公益队伍,促成特殊人群及时顺利融入社会大家庭,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如,黎平县司法局中潮司法所以情感召、用心帮教社区矫正对象张某,促使张某重拾信心,自主创业,其经营的达利园食品专卖店年收入已达30万元以上,总资产已达百万,并积极接纳社区矫正人员廖某、张某做员工,为其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全县的社区矫正对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