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包河建成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平台
矛盾纠纷全覆盖零遗漏分级管分类办
利用信息指挥处置平台,输入一条一级预警信息,点击发送后,“叮当”“当当”“叮叮”,一瞬间,现场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委政法委书记在内三位负责人的手机都来了短信提示,短信内容与输入的预警信息一致。
这是近日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进行的一次试验,用以检测预警信息的处理速度。
据了解,2015年以来,包河区率先在安徽省建成县区级综治维稳信访服务信息指挥处置平台,截至目前,类似的一级预警信息共发布53次,从社区到区领导均同步获得预警信息,有效解决了以往综治维稳信访信息层层传递“跑长途”问题。这个区级指挥处置平台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应急、舆情5大资源和信访接待、信息处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维稳处置5大功能,实行“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平台分流、一个平台反馈、一个平台考核”,形成横向组织扁平化、上下衔接一体化、全程管理信息化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包河模式”。
“大到集体上访,小到邻里矛盾纠纷,都能在信息平台上找到踪迹。”
包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良才说,该平台中枢是新建成的包河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内部分为联合接访、法律援助、矛盾调处三个中心,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化调度和处置,形成以“区级平台为枢纽、街镇中心为支撑、村居工作站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分级处置、统筹协调的管理新模式。
“包河模式”重在整合信息渠道,将上级交办、部门上报、区级排查、群众信访、媒体曝光及其他途径6类渠道采集的各类信息,全部统一集中汇总至信息平台,市、区、街镇、村居四级信息共享互补,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的全覆盖、零遗漏,彻底解决过去渠道杂乱、政出多门造成的行政资源浪费。与以往信息归类方式不同,依据紧急程度、涉及人数和案件内容,新模式将所有矛盾纠纷分为三级管理,而且每条信息都标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编号,矛盾纠纷处理到了哪一步,多久能结案,都在平台上有详细标注,一目了然。分类分级处置有明确的界定和相应工作流程,涉法涉诉问题直接移交导入公检法系统,不纳入平台管理系统;一般信访案件交由相应责任单位或部门限时办结,并报分管领导;涉稳群体性和集体访案件先分配至相应的11+X个协调小组,由组长牵头限时办理;专业性行业性纠纷由区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牵头,由相应5+X个调委会限时办结。
“对于11类矛盾相对突出的问题,由区级领导任组长,发现苗头由中心平台直接发送短信给相关负责人,通知其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这类问题如需相关部门处理时,不再需要层层汇报、领导批示,组长可以直接指挥调度相关部门。”张良才说,对街镇、村居无法办理的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则列为一级,由区级中心通过平台发送指令,迅速调度人员赶赴现场处置,同时向有关责任单位交办事件,形成各负其责、无缝衔接的三级联动机制。
包河区规范综治维稳信访中心运行机制,明确信息收集报送机制、矛盾纠纷分流交办、矛盾纠纷处置反馈、督察督办、考核通报、责任追究6大机制,压实责任,严格“一票否决”,确保矛盾纠纷案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办理,提高纠纷案件处置实效性,防止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空转”。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在“线上”,由信息平台统一完成案件信息的登记、分流、交办、督办、反馈、考核6个流程;在“线下”,由相关责任单位完成案件调查处置,并同步上传至信息平台。线上线下分工、台前幕后联动,形成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完整、闭合流程。区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部门全过程参与相应案件办理,信息平台全程跟踪记录、备案,为结果考核提供基本依据。如果未及时处理解决或未上报相关信息的,采取责任倒查机制,问责相关责任人。
据了解,2015年以来,包河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平台共收集各类矛盾信息6277条,其中一级53条、二级175条、三级6049条,通过平台发送指挥调度指令217条,及时处置19起集体访事件和28起541人次涉稳群体性事件。(李光明)
·陕西法院开通网上申诉信访平台
·最高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正式开通
·福建网上信访服务平台试运行
·福建:让信访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
·信访干部要有“三度”
·北京石景山信访代理就地解难题
·北京石景山信访代理就地解难题
·山西公安部署推动公安信访工作
·孟建柱:推进网上信访 方便群众
·陕西咸阳中院开展信访案件化解工作
·吉林公安:“五个依法”破解涉警信访难题
·陕西高院检查咸阳督导立案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