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恋恋不舍的青春

2015-07-02 09:28  来源:重庆长安网

  “小路像一条长长的飘带,穿梭在鲜花和野草之间;就是这条曲曲折折的小路,紧紧系着我的使命和休闲。岁月把它雕刻在我的额头,风雨见证了行走的艰难。它连接着我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它记录着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摘自葛元凤的《在路上》

  新婚后与丈夫分居两地

  女狱警葛元凤即将在10月退休了,为了缅怀自己“早已逝去的青春”,她为自己写了一首诗《在路上》和一份从警30余年的回忆录。反复修改后,她把“这份记忆”存在了QQ邮箱里,并和对自己退休的祝福一起设置成了定时自动发送,时间定格在“2014年10月2日”,寄给自己。

  “这是一份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印记,无关他人,关乎本心。”她略有韵味地说。这看似临水照花的言语,似乎也印证了葛元凤的人生座右铭,“行者,直向本心,不忌他言”。

  1983年8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葛元凤,到永川监狱报了到,踏上了从警之路。24岁时,她结了婚,却因为工作原因,与丈夫两地分居。

  葛元凤说,婚后,家人劝说自己离职跟丈夫团聚,并在当地就近安置一份工作。可性格执拗的她,说什么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才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如果就放弃了,那也就不再是我了。”回忆过去,葛元凤任然坚定着自己年轻时的看法。

  经济窘迫也不能放弃原则

  1990年,这一年,葛元凤的丈夫因突发疾病去世。“想来这辈子的遗憾,就是没能多陪陪他。” 回忆当时,葛元凤双眼泛红,这份愧疚也成为了葛元凤这辈子的心结。

  丈夫的离去,让葛元凤成了单亲妈妈,她艰难地抚养起一双儿女。但这并未成为放弃原则的借口。1997年后,葛元凤任监狱医院办公室主任、医院罪犯保外就医疾病鉴定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具体承办全狱罪犯保外就医工作。

  权力在握,难免经常有人找上门送礼,但都被葛元凤婉言拒绝了。“虽然,那时候家里经济很困难,但也绝不会要那些不清不楚的钱,这是我做人的原则。”葛元凤说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名重庆某区犯贪污罪的死缓犯冯某某得知葛元凤家庭困境后,曾许诺愿以将葛元凤的一对儿女全额供养到大学毕业为代价,要求为其办理保外就医,且明确表示,社会医院那关已经疏通,监狱医院这边她只需做个顺水人情就可以了。但这要求刚一提出,便遭到葛元凤的严词拒绝。

  不畏人言给予继子关爱

  2006年,葛元凤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天,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第二任丈夫。“老梁对我很好,对我的儿女也视同己出。”葛元凤回忆道。然而正当她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2007年8月,老梁却因高血压发作猝死。老梁的去世让葛元凤悲痛万分,老梁结过婚,有个儿子,却一直和家人没有联系。经多方寻找,葛元凤吃惊地得知,老梁的儿子梁俊从2005年起,就在自己工作的永川监狱服刑。“显然老梁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但担心影响我,一直瞒着没告诉我。” 葛元凤有些哽咽地说。

  从那以后,葛元凤把梁俊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在生活上,她时常去探望梁俊,为他带去各种生活必需品。在财产继承问题上,葛元凤主动放弃了老梁百万财产的继承权,把老梁的财产全给了儿子梁俊。“这个事情出了后,也曾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有很多人说我傻。”她抿着嘴,呵呵一笑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气节。”

  10月2日,葛元凤就要退休。“越到这个时候,经常心里就会涌出过去的点点滴滴,怀念得很啊。” 葛元凤说,她梳理自己从警的30年的点滴,那封“伊妹儿”便成了承载自己记忆的“船”,“等到退休那天,自己将收到这封写给自己的信,回顾30年岁月,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话毕,她左手捋了捋头发,微笑着望着对面监管改造区,右手轻轻摸着胸前的警号,显得恋恋不舍。

责任编辑:潘兴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