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当我们每次捧书静心读来,或思想深刻、或诗情画意、或别具一格,总会在读书中找回童年的遐想,发现人性的善恶,思考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发现人生际遇的不同。面对那一篇篇构思独特,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不由得兴趣盎然,爱不释手。于是,共享书中的乐趣,很自然地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身临其境地欣赏异域的美景,那种愉悦的感受甚至让我不忍放下以至于沉浸于这灵动的文字之间,从作者精彩的字句之间分担男女主人公的哀愁与快乐,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正如一位名家所言:“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的确是这样,书中的精辟言语,又何尝不像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师所言。
曾记得小时候读司马迁的《史记》,对书中的语言很是不理解,不明白文章内容,磕磕绊绊,几天下来,厚厚的一本书也没被我翻看几页。当我上中学再看它时,反而有了浓厚兴趣,读起来如痴如醉,想来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现实的心态。读书潜移默化中影响的是一个人品质性格的形成,而在此其中,书中的那些“精华养分”对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尤为重要。
读书让我们读出了一份心情的同时也读出了一份意境。且看那苏轼笔下“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的花影,胡令能笔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孩童,朱熹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山水相映的明媚春光,王之涣笔下“一片孤城万仞山”与范仲淹“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边塞风光,以及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赵师秀笔下“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情逸致等等,都是何等让人心旷神怡的绝美画面。这些诗词犹如让我们身临其境,读过几遍,诗中盛景时时浮现于我的脑海中,让我在一个又一个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每次读书之后的感觉用“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来形容,真是毫不为过,甚至有时还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下。
书让我们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在每一个曲终人散,夜雨敲窗的夜晚,翻开那些散发清香的书,仿佛贴近了自然,走进了时间的森林,置身其中,只有心灵的感悟,生命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