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经过田间看到黄牛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句古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生长在农村,我的童年时代基本上是与老黄牛为伴的。牛是农村人的命根子,父亲靠着它种了几亩地,养活着一大家子。
当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吹过屋檐下树梢上,当土地上那点点新绿破土而出,当麻雀、白头翁在带着泥香的地上踱步、觅食、欢叫和飞翔时,父亲总是驾着黄牛一声吆喝,尖锐的犁耙划开了大地的肌肤,把棕褐色泥土翻了过来。特别是夏季抢收抢种之时,黄牛的辛苦就更不用说了。骄阳似火,黄牛张开大嘴喘着粗气,套着沉重的铁链一步一步向前拽着,直到日落西山才卸下肩上的铁链。秋末冬初,落叶纷纷,那时农作物基本上收割完毕,是放牧的好时节,也是老黄牛最自由自在的日子。同村的几个小伙子总会相互招呼一下,一起赶牛到田地里,傍晚时分再一起去牵回来,队伍总是浩浩荡荡。
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哥哥姐姐在镇上中学念书、离家远,所以父亲就把牛绳郑重地交给了我。早上,天刚微亮,我就得起床先把牛牵到山上;中午放学回来,还得把牛牵到溪边喝水,再重新帮它找块青草茵茵的区域;晚上煮完饭后,又得把牛牵到牛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与它开始慢慢熟悉起来。牛是通人性的动物,每次从别人家的门口经过,若有狗站在门口汪汪直叫,我总是吓得躲在牛的背后。一见到狗扑过来,老黄牛总能挺身而出,用它尖利的双角去驱赶,直至我们安全离开。
到了寒暑假,我常常从同学那借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人书连环画,坐在草坪上,面对着秀美河川,静静地阅读。空旷的原野能让我很快沉迷书中,没有人打扰。老黄牛非常乖顺,每当这种时候,它总是静静地吃着脚下的小草,从不会走远……
老黄牛善于在山岭之间行走,力气大,能干活又温顺。鲁迅先生曾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似乎也在教导我们要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