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青海

青海海西州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2015-06-17 10:35:4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青海长安网 

  2014年以来,青海省海西州认真落实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从“五个方面”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扎实推动全州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

  (一)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强化联动能力。积极构建组织网络、教育网络、维权网络“三网”并举的工作格局,下发了《海西州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细则》,出台了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导、矛盾排查调处、定期联系走访、青少年诉求反映机制,完善了各地区、各成员单位的联动机制,提升综合联动能力。

  (二)在强化教育上下功夫,注重思想引领。始终注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等制度做到在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形成了工作合力。重点围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制宣传、心理辅导、自我防护教育,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开展“争做雷锋好少年”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形成对制度规则的尊重,接受并认同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教育。

  (三)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拓宽活动领域。着眼于未成年人利益诉求、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推进未保、预青工作有效深入推进。一是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倾听日”活动,积极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通过议案、提案、建议统一发声。二是推进12355青少年热线、服务平台建设,壮大服务平台资源保障,提升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核心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三是在各级公检法司及各地区乡镇、社区、学校设立“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律援助站”,形成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强大合力。

  (四)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关爱帮扶。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优化改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化家庭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问题,创建“最美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创建“留守流动儿童示范之家”,引导家庭增强主体责任。优化学校环境。投入资金100万元,按省级标准创建“红领巾、共青团”示范校16所。筹资16.8万元为全州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发放《爱国感恩法制教育手册》共4万册。为全州72所中小学配发了以“爱国、团结、感恩”为内容的励志文化挂图及标语。优化社会环境。推进联合执法,加强对关乎未成年人成长的食品药品、文具玩具、文化产品等市场监管力度,以校园周边为重点,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不良广告整治、专项执法检查等行动,严厉查处涉及未成年人的非法用工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形成工作合力。海西州综治办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综治工作要点和工作督导检查中,充分发挥综治考评“指挥棒”的作用。州委宣传部通过主流媒体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报道和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增强青少年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部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道德教育进课堂活动,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有力保障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州司法局积极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帮助他们尽早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州民政局将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及孤残青少年学生列为城乡低保救助对象,实施“孤残儿童手术康复计划”,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道玛)

[责任编辑:张林晞]
相关报道

·山西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消防应急演练
·上海长宁法院开展对未成年罪犯回访帮教活动
·甘肃高院:未成年被告人数量连年递减
·辽宁高院:未成年犯罪比例逐年下降
·上海嘉定检察院:对未成年嫌疑人"手下留情"
·河南南阳中院司法关怀未成年被告人

·河南南阳中院司法关怀未成年被告人
·江苏南京建未成年及家事审判庭
·山东检察院:新模式拓展未成年犯罪预防领域
·重庆司法局开展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活动
·广东广州中院:未成年犯罪暴力成主要方式
·河南驻马店中院发布未成年刑事审判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