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谈法治话平安

优化城市治理需善解协管之困

2015-06-17 08:52:5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最严控烟令实施已满两周,针对执法力量不足的现状,市卫计委、市爱卫会和市控烟协会目前正联合研究控烟志愿者的招募方案。据透露,即将招募的志愿者分为宣传志愿者和志愿协管员,其中协管员经培训后将持证上岗,并获得一定补贴。

  提到协管员,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交通、治安、城管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很多领域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从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实际需求看,他们的存在对于维护城市正常运行不无必要。就拿本次北京招募控烟协管员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执法力量的不足。数据显示,全市目前卫生监督员只有1000余名,显然远远无法支撑相关执法任务。通过招募协管员来弥补这一缺口,用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来解决公共服务需求,是着眼现实的必要之举。

  但甘蔗不是两头甜。人们注意到一种现象,现在似乎一有法规制度出台,或者面临某些新的治理难题,有关系统或部门就会倾向于组建一支相应的执法队伍,往往还会在编制之外再招募一支协管员队伍来辅助管理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做法虽发挥了一定治理作用,但同样也衍生出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职能定位问题。从法理上看,协管员并无明确的执法权,而现实中,他们却“冲锋陷阵”在急难险重的执法第一线。身份上的尴尬,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底气不足。而同时,民众也常会因此而对协管员另眼相看,甚至对其“执法”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上协管员本身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执法手段易于简单粗暴,甚至将所谓的“执法权”视为寻租工具,在侵蚀法律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的同时,也容易激化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一出事就是临时工”的舆论调侃,莫不是这种执法困局的折射。

  不可否认,协管之困,在当下更多是制度之困。要把这支队伍用好,放大其正能量,关键还得从制度完善上找突破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一切治理实践都应当于法有据,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执法行为,更应将依法行政放在首位。对协管队伍来说,尽快在法律上明确其职责定位,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有依据、有底气,应是当务之急。同时队伍建设也要跟上,要严把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专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协管员,不再让协管队伍成为临时工的“收容所”。

  协管问题虽小,反映的却是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大现实。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断捋顺一个个治理过程当中的小环节,我们最终收获的就会是治理的现代化。(范荣)

[责任编辑:陈叶军]
相关报道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城市病困扰蔓二三线城市 治理还须借力于民
·城市治理法治化需明确方向
·城市治理必须强调公众参与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深圳: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改善城市治理格局

·深圳: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改善城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