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5年2月13日,在战友小高的鼓动下,我第一次爬泰山,而且是在雨雪天气。我俩下午一点多开始爬山,一鼓作气,五点多爬到山顶,六点多下山,晚八点半回到山脚下。年轻真好,刚毕业一年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现在想起来真有点佩服自己。
当天,我们在红门附近找了个小店存包,然后穿着运动鞋往山上跑,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怡人美景,感觉神清气爽。一路上,悬崖峭壁上那堪称鬼斧神工的名人名句雕刻,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经石裕,那一大片金刚经是怎样刻上去的?了不起的古圣先贤。
爬着爬着下起了雨,紧接着又是雨夹雪,最后漫天飞舞着鹅毛大雪,幸亏我俩每人买了个塑料雨衣,穿上还稍微管点用。一路上碰见几个挑山工,挑着蔬菜等货物慢慢走着之字。还碰见两个老太太,看上去六十多岁了,仍信心十足地往上爬。
小高是山西省消防技能比赛的尖子,体能特别好,感觉他特别轻松。每爬一会儿,我就问,到十八盘了没?还没到十八盘啊?那时候,筋疲力尽的我真正体会到了道路之漫长。爬一会儿,歇歇,不忘驻足四周环望一下美景。好几次我都以为到了十八盘,可小高告诉我还早呢。我的小腿肚子、大腿根开始疼痛,就这样忍着慢慢坚持往上爬,好不容易到了中天门,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到十八盘了。那长长的近乎垂直的石梯确实是对人意志的一种考验,何况山上还下着雪,每迈一步都牵得肌肉疼,说实话,我实在累得不行,好几次想停下来,但想起以前练长跑时,在最累、最痛苦的时候再咬咬牙,鼓鼓劲儿,就能跑到终点。爬山也是这样,越是腿疼迈不开步子,越是考验毅力的关键时刻。“行百里者半九十!”“加油!”我一边自我鼓励,一边继续向上。
雪越下越大,台阶也越来越滑,好几次我想打退堂鼓,但又怕被小高看不起,也觉得半途而废会很遗憾,我心里暗暗较劲。正往上爬着,忽然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一个没有双腿的中年人,用两手撑地一点点从山路上挪下来,神情专注而安静。我们停下来给他让路,他回以感激地一笑,目光执着而坚定,留给我们一个远去的背影,渐渐消逝在茫茫大雪中,我不敢想象他是如何爬上山的。我被感动了,还有点自惭形秽。我的内心为之一震,全身仿佛注入了“兴奋剂”,终于带着超越自我的胜利喜悦爬上了南天门。这不止是爬山,也是人生奋斗历程的一种体验,奋斗是一个漫长而历尽艰辛的过程,不奋斗就达不到目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爬山,只是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罢了。
天街很平坦、很开阔,给人一种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舒畅感觉,只可惜四周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周围的景色。如果天气好的话,一定非常美,不是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后来又去了玉皇顶,终于爬上泰山之巅。登到山顶的那一刻,什么脚疼、腿疼全没了,只剩下超越自我的喜悦。
雪越下越大,索道也停了,我们趁着雪还没完全结冰,赶紧下山。路上和七八个人结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买了只手电用来照明。“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凝聚着先哲经验与智慧的谚语说得没错,台阶很滑,要不是两个人手拉着手支撑,有几次差点儿失足摔倒,但下的速度挺快,一会儿就超过了好几拨人。好不容易下了山,回到红门,虽说腿疼得迈不动,如灌铅一般,但心里高兴,蛮有成就感的。
虽说因天气我没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但这次速度与耐力的考验却让我受益匪浅。人生如登山!选择何种线路,意味着人生的不同风景——要看非常之景,必然要经历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苦尽甘来的过程。感谢这次登山的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