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最为关键的是要切实解决环保执法不力的问题,让新环保法由“最严之法”变成“最严执法”,无疑是社会各界对新环保法的共同期待。
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已实施近半年,据调查,发现这部让“环保长牙”的法律在各地落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在饱受雾霾侵袭的京津冀地区,基层环保部门不会查、不敢查、不能查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执法队伍自身“牙”还不够硬。
具体到执法层面,环保执法在基层长出了几颗“虎牙”。“虎牙”之一是明确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多项措施。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新监管手段,地方环保部门感叹找到了新武器。“虎牙”之二是突出政府主体责任,改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新环保法将其扩展增加为监督管理一章,强化监督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虎牙”之三是新法倒逼企业和社会环保理念的提升。通过大量执法和宣传,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得到明显提升,一些蓄意偷排污染的情况有所减少。
环保执法亟待硬起来,让新环保法由“最严之法”变成“最严执法”。亟待明确环保执法队伍的身份问题,将环保执法队伍明确纳入政府执法队伍序列,统筹解决环保执法人员的身份、处境和人员编制问题。亟待明确环保执法的权责范围。基层环保人员最为顾虑的是新环保法实施后可能面临责任追查的问题。环保部门要主动梳理出责任清单,明确自身在法律责任内该为、不该为的范围,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和执法程序留痕,强化环保执法的程序意识和证据规则,强化责任意识的落实。
此外,环保执法不能完全由环保部门唱独角戏,要扩大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让环保执法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公众对环境保护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公众的环境监督权包括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恶意排污的监督,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监督的方式也有许多,包括举报、媒体曝光等。(刘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