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特殊的行政诉讼案,这起案件的原告方是北京市腾跃凯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被告方则是昌平区环保局以及昌平区人民政府。说它特殊,除了“民告官”以外,主要是因为这次庭审迎来了一批“旁听生”——昌平区领导干部行政应诉培训班的100多名学员,他们大多是全区各委办局和镇(街)的“一把手”。而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培训班学员集体到法院旁听庭审,在昌平还是头一回。
坐在被告席上的是昌平区环保局副局长孙云,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昌平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孙保军、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科科长庞云辉作为昌平区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出庭。
在庭审过程中,笔者发现,这起“民告官”案,案情并不复杂:北京市腾跃凯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生产作业时排放废气,被昌平区环保局处以30万元罚款,该公司不服,于2015年2月10日向昌平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在复议未获支持后,将昌平区环保局与昌平区人民政府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书。孙云先后从职权依据、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了举证。经过1个多小时的庭审,昌平区人民法院当庭作出判决,驳回腾跃凯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陈述、答辩、质证、辩论,庭审过程中旁听席上一片肃静,一百多名干部边听边记。和大多数学员一样,阳坊镇镇长徐冬云第一次旁听庭审。“一线聆听行政诉讼案庭审的过程,让我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全新和深刻的认识。”徐冬云告诉笔者,旁听过程中,自己也在反思过去行政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今后开展工作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化解矛盾,提升自身的依法行政水平。”
今年5月1日起,新的《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昌平区人民法院共受理以该区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达17件,已经超过了前4个月同类案件的总量。“新法实施以来,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我区已有3名委办局和镇(街)的‘一把手’出庭应诉了,平均一周一个,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昌平区法制办公室主任安晓玲介绍。
就在上月初,马池口镇副镇长袁文峰就因为该镇一起征地和拆迁补偿款案件出庭应诉。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亲身感受行政诉讼的全过程,通过个案反省行政诉讼的法律原则和原理,受教育的效果远大于单纯的理论辅导。”安晓玲说,旁听庭审绝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通讯员 张磊 王淑凤)
·北京四中院:立案登记制满月 民告官案增6成
·河南济源中级法院畅通渠道便利“民告官”
·山西高院积极应对“民告官”案增长趋势
·上海浦东法院"民告官"案同比上升48%
·上海浦东法院"民告官"案同比上升48%
·最高检:提高行政诉讼监督质量与效率减少“民告官”当事人的讼累
·最高检:提高行政诉讼监督质量与效率减少“民告官”当事人的讼累
·北京四中院:跨区法院畅通“民告官”渠道
·北京四中院:跨区法院畅通“民告官”渠道
·北京高院发布“民告官”案件审查报告
·广东肇庆2014年“民告官”胜率5.5%
·北京海淀法院:简易审理“民告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