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嘉兴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被评为第三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
当前,浙江省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深入各个领域。嘉兴市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筹备开展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并于同年9月出台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1+x”方案,确定了“市县一体,全面放权;转变职能,加强监管;优化流程,高效审批”三项改革任务。
简政放权:让服务回到群众身边
“以往跑审批,各个部门来回转悠,费时费力。”谈起过去经历的几次审批,在嘉兴投资创业的李先生有些唏嘘。
嘉兴此轮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的内涵是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面下放市级审批权,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链,建立市、县(市、区)两级扁平化、一体化的新型审批制度。
放权,成为改革第一步。具体实施过程中,嘉兴实行审批事项“目录化”管理,把原来由市级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依规采取直接下放、委托下放、调整审批权限、延伸机构、初审权下放等放权方式全面下放给县(市、区)实施,同时加强培训和指导,确保真正放下去、放到位。
截至目前,嘉兴市共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28项,保留市级审批部门审批的主要为跨区域审批的、县市(区)没有承接机构的、法律明确不能下放的三大类共59项审批事项,总共减少了地市这一个审批层级的46家部门、近100个审批环节,涉及审批链上所有审批事项的项目都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协同办理,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
而且,精简后下放的权力都是“常用权力”,是与企业和群众利益联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的权力。
权力放下来,还得接得住。嘉兴精心组织放权培训和业务指导。市级部门制订详细的放权细则,对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审批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确保同一审批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六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审批。推动县(市、区)政府出台加强承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对县(市、区)的业务指导,对一些审批专业性强、程序复杂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县(市、区)科学高效行使审批权。
放管结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都是按时办理或提前办结,红、黄牌警告为零,提前办结率近99%。”在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业务科科长徐益明像平时一样打开该中心的“智慧”系统“电子监察大厅”,数千个审批服务项目正在按办理要求有序进行。
电子监察系统是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促进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实施的创新举措之一。所有单位、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过程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进行全程、实时的电子自动监控和统计分析。行政审批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人的责任一目了然,系统会立刻报警“亮红灯”。
要保证改革质量,在审批做好“减法”之外还需做“加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将重心放在营造法治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公共服务等方面,这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嘉兴全力推进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协同构建与简政放权要求相适应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防止监管缺位和监管薄弱。
嘉兴通过建立七大工作机制来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即形成权责一致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完善协同配合监管机制,解决不同主体之间多头监管、重叠交叉执法等监管不协调问题,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统一市场准入标准,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进入嘉兴市场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由被动式监管、运动式执法、选择性执法向主动式监管转变;健全行政审批监督体制,建立了审批备案、约束性指标“总量调控超量叫停”等制度,对县(市、区)行使行政审批权行为加强监管;打造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全面体现市场主体经营的合法性;培育发展市场信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用记录的约束作用。
一系列监管制度的建立,不仅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让拖拉、敷衍、推诿等办事难症状无处遁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也带动了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内部审批业务办理系统建设的完善,有效促进了审批服务的再提速。
高效服务:让大家更满意
“以前房地产企业资质核准、物业核准、城市园林核准,所有审核权限都在市里,现在只要在区里就可以解决。”一位在嘉兴从事房地产多年的企业家已经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改革后,审批事项直接在县(市、区)办理,全市既受理又能办理审批事项比例达到90%以上,避免了业主往返县市跑审批,大幅缩短了时间跨度,节省了企业成本,节约了行政成本,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斯麦乐集团在嘉善投资的巧克力乐园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工到2014年1月投产,耗时仅14个月。这都得益于嘉善的“联合验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嘉兴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中,以“服务性政府”为核心,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创新元素。在大量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再造了审批流程,对审批环节较多、流程繁琐的工业投资项目进行了包含政府审批、中介服务、法律公示在内的全流程优化,审批环节从35个减少为14个,审批时间从一年缩短为3个月左右,当年立项、当年开工比例明显提高。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模拟制”靠前服务、“代办制”全程服务、“联审制”高效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三制联动”审批机制,重大项目的平均办理时间分别比法定时间和承诺时间提速60%和30%以上,为全市扩大有效投资保驾护航。
这一系列创新大大提升了行政审批的效率,让基层群众得到了实惠。数据显示,2014年,嘉兴市累计办结各类审批事项362.8万件,单个事项平均办理时间3.15个工作日,比承诺办理时限和法定办理时限各提速62%和87%,实现了窗口办件准确率、电子评价群众满意率、承诺事项按时办结率“三个百分百”。
深化改革:让机制更顺畅
以“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打造审批一体化、扁平化平台,是从原来“以政府为中心”到“以申请人为中心”的转变,与发达国家行政审批改革中“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理念一致,与当前我国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一致。
深入嘉兴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的第一线,才会深刻体会到,放权仅仅是第一步,在扁平化改革基础上推进更深层次的集成化改革、立体化改革,才是真正要义。
作为全省率先开展的“一体化改革”试点,嘉兴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现实范本。
对此,浙江省政府参事评价:嘉兴的实践表明,用市县一体化的方式对传统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就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认为:嘉兴的改革,不仅带来了一场新的效能革命,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个老大难问题。
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走出制度建设的“连环炮”。嘉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管住伸得过长、管得过多的“政府之手”,努力做到“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简政“组合拳”打造出逼近“极限值”的行政审批“嘉兴速度”,不仅倒逼政府完成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刺激市场释放出强劲的内生动力。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7%的企业领导和投资者、82%的企业申报人员认为改革后改善投资环境成效非常显著。一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这个观点,今年3月以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30%,进一步拉动了就业。
·浙江杭州公安:高考车辆不受"错峰限行"限制
·浙江政法委传达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浙江政法委召开“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浙江公安厅推出“掌上110”手机应用程序
·浙江公安厅推出“掌上110”手机应用程序
·浙江丽水公安: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丽水
·浙江丽水公安: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丽水
·浙江检察院传达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北京浙江检察机关加大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
·浙江嘉兴公安创新出入境管理新服务理念
·北京浙江检察机关加大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
·浙江衢州司法局四举措助力妇女儿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