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水之间,总有一份思念,在岁月之间,总有一份牵挂。初夏,衷心感谢院党组的安排,有机会参加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司法体制改革下的检察官培训班。我们一行10人乘专车沿二广高速路经澧县、荆州,6个多小时就到了汉阳,一路格外顺利。毕竟十多年没到江城了,自车驶进汉阳的街道时,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变化好大啊!到夕阳西下时,终于见到了南湖。 南湖,你好!因多年未来,我格外的兴奋,一同去培训的同事们纷纷问我,这就是南湖吗?这就是你的母校吗?我爽声答道:是的!我们相约第二天后上午看南湖。
第二天凌晨四时我就醒了,窗外下起了细雨,还刮起了大风,我顾不上这些,怕吵醒同室带队的梅检,轻手轻脚洗漱完毕后就下了楼,对不起,我等不得了,我爽约了。走出校园北门到了南湖大道,四周一看,明亮的路灯、宽敞的街道、高耸的楼房,一路往西区走去,是的,校园西扩了,记得北门右侧原来有座小山,多少次我和同学在山上笑过、露宿过,望波光粼粼的南湖,闻湖水清香的气息,听湖水恬静的声音,接连几天,除了上课,中午和晚餐后我就会以文治楼为中心,往东、往南步行,有时快步,但更多的是慢行。看到焕然一新的校园和擦肩而过意气风发的学弟学妹们,我充满了难以言状的欣慰。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政法干警,难免在心灵上会沾上一些污迹,所以我们特别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心灵的净慰。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至少体验了努力的过程,望着夜晚波光闪闪的南湖,我沉思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我虽不是江城的一员,但我都在这里生活过四年,此前曾来过两次,毕竟武汉城市太大了,城市风貌变化太快了。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的,想起自1986年中秋进大学校园的那一时,到1990年中夏毕业的那一刻,沥沥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前两次到校因有出差任务在身,都只是在文治楼前伫立一小会就匆匆离去,像现在漫步在校园里,行进在南湖边,在文澜楼眺望南湖,自毕业以来还是头一次。
还是盘点几天的培训吧,用四个字来形容此次培训:科学、明快,特别感谢母校派出了强强师资组合,连续几天受教于张教授、詹教授、姜教授等这么多名教,有生以来依然是第一次。每堂培训课都视野开阔、前瞻性强,二十多年没有这样认真、细致、连贯的听、记、思考了。记得当时听课、考试时,男生总是抢座后排,让班上十多个女生“领军”坐在前排,说的不好意思和诚实的是还是基础没打好,功课没扎实,那时的我不求高分,但求及格。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真的,我和我的同事们清晰听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昂首阔步前行的铮铮足声,感受到了充盈厚实的人文气息。确实,母校办学规模科学地扩大了,学科专业更加协调发展,师资力量超雄厚,各项基础设施也迅猛完善。播下种子就会收获秋天,洒下汗水就会收获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南湖校区风景美,师生也都非常好!
正值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青春的离愁别绪,有缘在南湖大道遇见了几位学弟、学妹,问他们今后的打算,他们有的准备在旅行中结束大学校园生活,有的在求职、考公务员,有的奋斗在书本里,继续深造。真诚的祝愿他们:学有所成,纯洁思想以立德,奋发有为以明德,养大德,成大业。做一个忠诚、担当的人,把老师的话当作以后工作、生活中最美的旋律。
还是有些许遗憾,两次都没见到母校我还唯一熟识的杨老师,也没去黄鹤楼、东湖;还是有些留恋,没有到宝通禅寺参访名师。
仰望北门,一颗虔敬的心随南湖的缕缕清风飘荡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