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重庆公安开展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2015-05-25 16:39:5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重庆法制报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联手开展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

  打着“健康讲座”幌子卖假劣保健食品的“会议营销”,号称某些保健食品“能预防疾病”的虚假宣传……5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些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将成为我市开展保健食品销售市场专项整治的重点。

  据悉,本次专项整治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5月20日启动,到7月20日结束。期间三部门将联合对利用“会议”、“讲座”等形式非法聚集群众,在标签、说明书、广告中夸大保健食品功能,销售假冒和不合格保健食品,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和特有包装装潢保健食品等8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专项整治结束后,还将建立长期的监管工作机制。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中老年消费者警惕性差,容易上当受骗,需特别注意“专家健康讲座”、“买一退一销售”等10种消费陷阱(见右图)。

  万一遇到这些陷阱怎么办?赶紧投诉举报!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若发现经营者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保留好实物、购物小票等凭据,并拨打“12331”、“12315”、“110”等执法部门的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有关部门将一查到底,并根据处理结果予以奖励。若想核实所购产品的真伪,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进行查询。

  这 10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专家健康讲座”

  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所谓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项等,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购买,并套取消费者的电话号码,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买一退一销售”

  召集中老年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时承诺下次退回所有费用,如此循环多次,有时候甚至还多退点费用,让消费者尝到几次甜头,最后游说消费者购买大金额商品后,销售商就消失了。

  ●“名医上门义诊”

  在居民小区或者农村村社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医、名师”,采用摸脉、问诊等手段,用虚假的检查结果欺骗消费者,并诱导消费者选择服用、购买保健品。

  ●“免费抽奖活动”

  在商场超市门口或者人流集中的地方,采用“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所谓大奖,有的还雇用“媒子、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种保健品,效果如何如何的好,今天又来购买等等,诱使消费者大量购买。

  ●“免费旅游销售”

  通过发放宣传单,称免费一日游、二日游等,在旅游途中再宣传销售的产品,如何的好,如何的先进,能治疗相关疾病等内容。最后向参加者销售高价产品。

  ●“周年庆宣传”

  通过电话或发传单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将老年人集中在酒店、宾馆的会场,开展某产品上市后周年庆活动,宣传该产品上市后有多少万人用过后,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或保健作用。

  ●“免费办理会员卡”

  通过电话自称是国家级“保健协会”的工作人员,以免费为老年人办理会员卡,办理后能接受专家服务等理由,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利用国家政策销售”

  通过国家政策向老年人销售保健食品,如利用政府开展“爱眼工程、爱耳活动”等形式,以免费高额费用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或免费名额有限等,其免费高额费用或名额只是一个幌子。

  ●“新品上市试用销售”

  通过到街道社区,向老年人宣称是新产品上市免费试用,同时送去试用品,并登记老年人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而后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询问老年人试用产品后情况,再将老年人集中在某酒楼或会场,进行产品夸大宣传。

  ●“广告宣传销售”

  通过正规报纸或自制小报,宣传产品的作用和功效,并用“先来先买,优惠多多,免费送午餐、交通费”等方法来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都耀坤]
相关报道

·重庆高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重庆一分院打造案件管理“四大中心”
·重庆万州公安局:加强治安 提升群众安全感
·重庆政法委领导赴基层调研政法工作
·司法部戒毒局赴重庆检查“两专”活动情况
·重庆公安:民警上街上网教识假防骗

·重庆公安:民警上街上网教识假防骗
·重庆司法局部署“三严三实”教育
·重庆永川开展青年民警素质拓展活动
·重庆渝北法院:公开宣判首例污染环境案
·重庆渝中警方梳理诈骗案件揭秘新型骗局
·重庆綦江法院推行“一把手接待日”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