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文化天地

娱乐何以“至死”

2015-05-22 10:38:4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检察日报 

  据文化媒体报道,近日,由刘翔妻子葛天主演的抗日剧《一起打鬼子》因其“裤裆里掏出手榴弹”等大尺度情节引发网络热议。除此之外,剧中还频频出现男女演员肢体大尺度碰触的镜头,具有暗示性的语言接连出现。对此,葛天回应:“……我是一个演员,诠释角色是我的工作。我接到一个角色,在创作的时候没觉得她是什么样的……我相信抗战期间比这艰难的事情或者更不容易的事情都出现过。”

  但是,众多网友批评的态度,却异常鲜明:这类限制级画面竟栖身抗日剧,“想不给编剧的瑰丽想象力跪了都难”。时下不少抗日主题电视剧里,哪个不是裹挟了情爱、枪战、武打、婆媳斗等类型元素?对于层出不穷的抗日雷剧,广电总局一直在发文整顿。5月19日,总局举办的“出品人与制片人培训会议”上传出消息,这部抗日剧“停止播出、整治修改”。

  我们知道,抗战革命剧的创作,主要表现的是历史题材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战争历程是艰巨的、复杂的、严肃的,它要在所展示的矛盾冲突中揭示出正义战胜邪恶,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但是,从目前荧屏上播出的抗日剧来看,大都是用娱乐化的态度,以娱乐化的方式处理抗日剧这种严肃的、复杂的题材的,一些抗日剧中不仅有“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这种自我欺骗的廉价的乐观主义,甚至还出现了“裤裆藏雷”这样的极不严肃、娱乐轻浮的内容。

  这样的“雷剧”之所以频频出现,与我们当下的文化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除了娱乐没有其他,这就是“娱乐至死”。波兹曼曾说:“娱乐”的泛化深入人心。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说,“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我们已经进入了“娱乐业时代”,似乎一切为娱乐让步、利益因娱乐而兴。

  “娱乐”更是呈现出消费化、商业化和欲望化的特点,甚至沦为物质的、划一的、只求功利的事物。这就像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过的话:只要我们脱离必然需要的领域,进入娱乐享受的境界,我们便立刻发现我们道德的缺陷……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我们的一些文艺作品,尤其是一些影视剧创作,一味地滑向了“娱乐至死”的泥淖。

  娱乐,有高低之分,一种是高尚的、健康的娱乐;一种是病态的、不健康的娱乐。娱乐的本质精神,应该是娱乐与教益相关,与伦理责任相关,与道德情感相关,与审美情感相关。这样的“雷剧”,在审美教益、伦理责任、道德情感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此,在影视剧尤其是严肃的抗日剧的创作中,我们的娱乐美学和原则应该是,我们不提倡没有精神价值的纯肉身娱乐。我们需要通俗,让娱乐变得更大众化,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但不能变成市俗、艳俗、媚俗的“低俗化竞赛”。

  如果我们必须拒绝“娱乐至死”,那么我们该详查:“雷剧”是怎么出笼的?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