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安徽淮南:多部门协调 推进平安建设

2015-05-21 16:06:1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安徽长安网 

  为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安徽省淮南市司法局积极主动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推动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长足发展,有效提升了社会“和谐度”和群众“满意率”。

  一是交通事故调委会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和质量。自2010年以来,淮南市司法行政部门与公安部门在全市各个交警大队建立交通事故调委会7个,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发的矛盾纠纷,工作运行良好,其中凤台县、谢家集区交通事故调委会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司法厅表彰。今年以来,全市交通事故调委会共调处纠纷416件。

  二是警民联调工作室有效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为进一步提高民事调解的成效,避免一些民转刑案件的发生,2014年11月份以来,淮南市司法行政部门与公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69个公安派出所全部建立了“警民联调”工作室,改变了社会面上的纠纷由公安派出所“挑大梁”的尴尬局面,加强了辖区群众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度。

  三是医患纠纷调委会全力维护医疗秩序。淮南市司法局与市卫生局、综治办、保险公司等紧密配合,于2014年7月底成立市医患纠纷调委会。与此同时,凤台县、潘集区医调委也挂牌启动。截至目前,市医患纠纷调委会共接待医疗纠纷咨询294件,化解纠纷143件,涉赔金额126.6万元;参与医患沟通71次,阻止“医闹”51起;受理纠纷调解35件,调解完结24件,调解成功22件,回访满意率和协议执行率分别达98%和100%,调结的案件做到100%案结事了,没有一件出现反复。

  四是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发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在立案前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途径解决纠纷,使更多的社会矛盾纠纷在立案前得到化解。尤其是潘集区司法局先行先试,专门成立组织机构,在区法院一楼设立“汤贯方”调解室,由法院退休的法官汤贯方担任调解室主任。遇到需要调解的案件,涉及到哪个乡镇就由相应乡镇司法所人员配合调解,成效明显。(盛勇)

[责任编辑:李镕良]
相关报道

·安徽开展"两个责任"和惩防体系建设考核工作
·安徽:从评查案件入手对不规范行为再"过筛"
·安徽合肥中院: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新常态
·安徽公安厅开创全省驾驶人管理工作新局面
·安徽6月起可异地约考驾照
·安徽滁州“社区车管所”能办27种交管业务

·安徽滁州“社区车管所”能办27种交管业务
·安徽检察院举行今年首次“检察开放日”活动
·安徽人大代表首次跨区域视察法院
·安徽检察院推出十项措施服务经济新常态
·安徽:涉军维权案件优先“立办结执”
·安徽合肥:普法“硬指标”全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