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第二届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活动中,来自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的特警高枏获得了手枪快速射击个人一等奖、抗压武力推进个人二等奖等多项个人奖励,是这次比赛中成绩最优秀的10名民警之一,也成为不少人口中神奇的“枪王”。
“枪王”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枪王”一定要“帅”
高枏心中的“帅”,就是动作必须标准
作为“枪王”,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高枏毫不犹豫地蹦出一个字:“帅!”
看他训练比赛,的确可以感受到这样扑面而来的帅气。
相比《英雄本色》里的周润发墨镜风衣,双手持枪,伴随音乐与白鸽出场的架势,高枏欣赏的“帅”是“乔丹打篮球”那样的:“大家都觉得乔丹的动作非常帅,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如同教科书一样标准。所谓的‘帅’,就是动作必须标准。”
出枪非同小可,一招一式都必须有模有样,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玩味再三。比如射击完毕后,他一手扣枪,斜放在腹部,另一手搭在持枪的手上——这样既能护枪,也能确保即使枪支走火也不会伤到自己。又比如长短枪换手,他一手将手枪往枪套里收,另一手则把背上的微型冲锋枪向上扭——始终保持枪口对准射击对象,遇到任何紧急情况都可立即击发。
一招一式“标准”的背后自有讲究。普通人印象中特警的持枪方式,应该是一手持枪,一手托住持枪的手,以稳定枪支;然后侧身,扭头,以减少被击中的可能性。
但看高枏拿枪,情况大不一样:他耸肩弓腰,直面对象,双手合握。
他解释说,特警出击,都会穿上防弹背心,防弹背心最有防护效果的是正面。耸肩弓腰,重心下沉,加之双手合握,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射击精准度:“射击不光用手的力气,还包括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力量。”
因为讲究“标准”,他对影视剧里出现的射击镜头会特别关注。“美剧《反击》里的两个主角,从第二集开始动作就非常准确了。”对于精准的画面,他记得住每一个细节。高枏的父亲忍不住“吐嘈”:“他酷爱枪,就连平时玩的电脑游戏,也都是射击类的。”
有天赋的年轻人
良好的视力、协调的肢体性与体能基础是成为“神枪手”的前提
读警校之前,“枪王”连枪都没见过。在学校第一次拿枪,高枏手抖得很厉害。当时他想:“这可是要命的东西!”
2006年警校毕业,他被分配到静安寺派出所工作。刚刚成立的特警总队正在各分县局招兵买马,以组建区县支队,高枏便去考了:“感觉特警挺神秘的,应该很有趣。”
初入特警队,年轻的高枏还不能密切接触枪械。除了基础训练,他喜欢为师兄师姐们做后勤保障。一次集中训练之后,大家来了场“友谊赛”:50米外放了个易拉罐,看谁能打中。
师兄们轮番上阵,砰砰砰地一阵枪响,易拉罐居然纹丝不动——高不过十几厘米的易拉罐,放在50米外,小得几乎只剩一小撮模糊的红色。
高枏跟师兄说:“让我来试试吧!”他双手握枪,瞄准那一抹红色,一枪击发,只听砰的一声,易拉罐旋即飞起,又落在地上。
站在一旁的教官和师兄们想:“这年轻人,有天赋啊!”
良好的视力,协调的肢体性与体能基础,的确是成为好枪手的天赋条件。天赋之外,这个还未到上场时机的年轻人利用给师兄师姐“跟班”的机会,观察他们每一个动作细节。
“射击是一个动作,但不光是眼睛和手的动作,还包括腰、腿等全身动作。”那时高枏就在观察中发现,影响精准度的是动作的细节,膝盖弓起的角度,手腕的控制力道,手指扣动时的速度。而枪手与“枪王”的差别,很可能就在控制呼吸这样的细枝末节上。
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需要大量的基础训练配合。特警射击训练与大众熟悉的体育射击比赛不同,出于实战考虑,特警射击训练时要背负近15公斤的装备,必须在摸爬滚打等各种情况下进行射击。
最简单的持枪动作,训练时要保持至少20分钟纹丝不动,比蹲马步还痛。面对艰苦的训练,高枏有自己的方法:“我不想那么多,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但设定了目标就一定要完成。”
为保证这样的精准,每一名特警的枪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事实上即使不用这个编号,枪手们也能凭借性能辨别出自己专属的那一把枪。特警与枪之间的关系亲密得近乎情人:即使不用训练,他们每天也会摩挲保养枪支,了解枪的每一点细微性能和特征,以最适合的姿态与力道,磨合出近乎融为一体的最佳效果。
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心态是影响射击至关重要的因素,追求必胜的态度是让高枏成为“枪王”的关键
现实状况总是千差万别,即使只是比赛。
在全国公安机关第二届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活动中,主办方提供了8支枪供全队6个人选择,每人可以尝试5发子弹。几次尝试,高枏最终选定的枪仍然偏紧。他有意识地调整用枪的方式以适应这位“新朋友”。
但突发状况还是发生了。快速射击比赛有一个推倒“人质”再射击的动作,原本训练跑的是直线,但比赛时“人质”出现在他的斜上方,压倒时多用了零点几秒。
掏枪那一刻,高枏明显感觉到手势变形了:“因为慢了那么一点点,心里有杂念了。”
他稳了一下,放缓呼吸,再次击发——正中!
心态是影响射击至关重要的因素。2007年,天赋出众、训练成绩优秀的高枏第一次正式参加射击比赛。上场之时,他忽然有种“大病初愈”的感觉,手控制不住地抖动,脚下没力,无法站稳。连环射击居然3发脱靶,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
“既然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后来的训练中,他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制造”压力。拓展训练,他跃上10多米高的独木桥,走到中间完成掏枪射击的一系列动作;训练时,他还会主动邀请同事比赛竞争;他甚至不时主动邀请教官和领导来“验收”自己射击成绩。
再上比赛场,他已经自信满满:“我告诉自己,周围的评委都是来看我表现的。”
天赋条件,艰苦训练,抗压能力……对于一名枪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态度是最重要的。”高枏和同事经常进行射击比赛,“谁输谁请饮料”,输了的人会受到同伴们一致“无情”的嘲笑:“这一切就是要激发我们想要赢的态度。”
追求必胜的态度是让高枏成为“枪王”的关键。高枏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那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而且要开开心心做好——反正都做了。”
作为“枪王”,现实中他一枪也没开过。
“其实我一直在设想,现实中的第一枪会怎么开。我一直问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一直问自己怎么把训练的东西带进现实中,但一直没有答案。我敢说自己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但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成功。”高枏说,这或许是每一个特警的心态:练得这么辛苦,总希望实战中能发挥作用,但又希望社会越平安越好。“相比社会安全,我们的练习又显得不那么重要。我们刻苦练习,是希望在必要时能第一时间冲上去,但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情况永远不要发生。”
■个人简介:
高枏,34岁,2006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特警支队一中队警长,曾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上海公安特警练兵标兵”称号。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第二届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活动中,高枏取得了手枪快速射击个人一等奖、抗压武力推进个人二等奖、实战理论考试个人二等奖以及个人特别奖。
■人物特点:
性格沉稳,勇猛果敢,胆识过人;
体能充沛,机体协调,视野开阔;
天赋极高,训练刻苦,抗压性强。
■人生准则:
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而且要开开心心地做好。
■兴趣爱好:
射击、枪械、运动
■大众点评:
高枏能获得“枪王”的称号,与他日常的刻苦训练密不可分。他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苛,光一个出枪的动作就能反复练上几百次,他执着追求的,就是如同教科书般标准。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陈泓波
每次出任务,我都喜欢带上高枏。他不但枪打得准,各项业务技能也都相当精通,临场应变能力极强。我们中队的新队员都喜欢亲切地叫他一声“枏哥”,因为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特警队员所具备的所有品质。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特警支队一中队中队长吴雷鸣
(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张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