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国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系统宏伟工程。在此进程中,河南省舞钢市人民法院采取五项举措,延伸审判职能触角,保障和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开辟绿色通道。社区建设中,由于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程,并且各项补偿和入住新社区关乎当地群众的切实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相互碰撞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该院开辟专属纠纷绿色通道,凡是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案件,实施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两年来,通过绿色通道共审理该类纠纷16件,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实行衔接机制。对于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社区筹建和推进中的纠纷,要求立案庭法官告知当事人处理该纠纷的途径和机关部门;并且要和相关机构部门取得联系,将该矛盾纠纷的情况作以说明,实现法院和上述机构、部门工作的自然衔接,避免相关机关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和产生信访问题。
借助ADR功能。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由于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形成不同利益群体,导致政府的“大规划”和农民群众“利益诉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关系。因此,该院有效利用当地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社会法庭等功能,形成特殊纠纷调解网络,从法、理、情等纬度妥善处理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两年来,通过上述机制共妥善处理该类矛盾和隐患100余件,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实施会诊制度。对较为复杂和疑难的该类纠纷,实行法院、政法委、政府相关部门共同会诊制度。届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讨论。通过这种形式,在坚持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采纳参会人员多数合理化建议和建议,确保个案公平和社会公正,矫正部分当事人的非理性诉讼。该项措施实施以来,该院已对5起典型案件进行会诊,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营造法治环境。该院通过开展巡回审判、设立法律服务窗口,并有效利用辖区9社会法庭的辐射作用,实现法制宣传无缝隙。另外,通过对两年来审理的该类案件进行归类分析,深入挖掘纠纷产生原因,制定科学预防措施,以白皮书形式向当地相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规范政府执法行为,为农村社区建设各项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河南高院:法官廉洁标准应更高
·河南三门峡设立市级检察院信访大厅警务岗
·河南商丘公安:携带"移动警务" 促近规范执法
·河南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河南信阳:开展“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
·河南郑州公安启动大巡防工作
·河南郑州公安启动大巡防工作
·河南许昌:召开2015年精神文明创建动员会
·河南鹤壁中院加大"三类罪犯"减刑案件透明度
·河南司法厅部署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
·河南许昌中院全面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河南渑池法院狠抓执法水平落实司法便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