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大代表首次跨区域视察法院
代表称赞执行信息化有技术有速度有效果
5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共同组织安徽省人大代表跨地区视察法院工作。“我们邀请不太了解法院和特别想了解法院的8个市16位省人大代表走进蚌埠,深入了解法院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等情况,接受代表针对性的监督并听取代表建议。”安徽高院副院长石德和说。
14日9时30分许,代表们来到蚌埠中院诉讼服务大厅时,立案登记窗口前,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团结村的5位村民正提出诉讼申请,要求县政府公开答复征地补偿资金到账情况。
立案庭工作人员受理完毕,张丽代表看了一下手表说:“真快,只用了5分钟。”细心的张丽还发现,与很多法院不同,这里的台面特别低,没有玻璃隔断,法官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尽可能让来打官司的群众有个好心情。
据蚌埠中院立案庭庭长张建蒙介绍,蚌埠市法院建立了日报、周分析制度,及时研判立案登记工作动态,对依法应当受理却不予受理的案件严肃问责。统计数据显示,实行立案登记制第一周,全市法院共立案914件,同比上升57.31%,当场立案率达到95.81%。
王磊代表感慨道:“法院案多人少,过去又有结案率这个考核硬杠杠,存在立案难问题。如今法院立案门槛大大降低,法院对合法诉讼做到有案必立,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主张权利、寻求救济的渠道通了,诉权得到有效保障。”
只要在车辆网上查询系统向车管所上传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车辆一旦通过蚌埠市设有视频监控的卡口,交警就会收到警务通自动跳出的短信提示,及时采取扣押措施。蚌埠中院执行局工作人员通过司法查控系统,现场演示查控被执行人车辆过程。
第一次“观看”执行过程的代表们,被执行的快速对接所震撼。张丽说,过去老百姓常说赢了官司却输了钱,蚌埠中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抓住执行工作“牛鼻子”,网对网、点对点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有技术、有速度、有效果,很是振奋人心。
据蚌埠中院执行局局长朱超介绍,蚌埠中院执行局已建成执行案件信息查控、远程电子签章、远程视频指挥调度、执行要情以及执行案件数据库系统,可以查询到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户籍、企业代码等十余项相关信息,实现查询、查封、扣押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网络对接。
“信息化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的同时,有效制约了规避执行行为,维护了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黄萍代表说。
据统计,蚌埠法院去年通过司法查控网共计查询、查封、扣押被执行人各类财产线索75127件次,查获银行账户22105个,银行资金26亿余元,车辆4560辆,房产3155套。
怀远县人民法院是安徽省司法改革试点法院。怀远县法院院长葛继东向代表介绍,推进司法改革前期工作中,怀远县法院研究制定危险驾驶罪量刑规范化意见,推进同类案件裁判同质化。去年,共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78件,同比下降10%,首度遏制该类犯罪多发态势。
“通过明确量刑起点标准、从重从轻情节等影响量刑幅度的定量指标,等于用一把尺子量刑,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效避免了人情案、关系案,还能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和威慑力。”殷向东代表高度评价怀远法院的做法,认为这些合理的制度设计给法官审理类案提供了裁判指引。
代表们表示,蚌埠法院做法新、运用活,处处体现司法为民和改革创新的深入,希望试点法院不折不扣、稳步有序地推进司法改革,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司法的公正为民、公开公信。(记者 李光明 见习记者 范天娇)
·安徽检察院推出十项措施服务经济新常态
·安徽:涉军维权案件优先“立办结执”
·安徽合肥:普法“硬指标”全市覆盖
·安徽举办青少年法治宣传月启动仪式
·安徽公检法联合统一毒品案件办理尺度
·安徽高院组织人大代表跨区视察法院
·安徽高院组织人大代表跨区视察法院
·安徽宣城中院加强案件信息数据管理工作
·安徽蚌埠政法委:以硬指标提升政法信息实力
·安徽宣城中院保障立案登记制平稳实施
·安徽淮北检察院加强督查指导促进司法规范
·安徽检察院出台新举措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