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使者

董文欣:同事眼中的讯问之王

2015-05-18 10:24:0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检察日报 

  【人物档案】董文欣,1972年11月生,现任武汉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侦查二室主任,曾被评为湖北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湖北省先进检察官,四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近期,又被评为武汉市第三届“维护公平正义十佳检察官”。

  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侦查二室主任董文欣是个实在人,有事说事,不打官腔,不绕弯子。这种实在的说话方式帮他“撬”开了几十名落马官员的口,其中有4名局级干部。

  2015年3月,董文欣被评为武汉市第三届“维护公平正义十佳检察官”,面对荣誉他依然保持一贯的实在:“在办案一线干了20多年,除了办案别的我都不会,要是再连案子都办不好,我怎么配做检察官?”朴实的话语中蕴含品格和智慧,令人心生敬佩。

  “攻心战”

  1993年,董文欣被分配到武汉市检察院工作。从初出茅庐到身经百战,从青涩稚嫩到敢打善谋,董文欣一路走来,成为同事眼中的“讯问之王”。

  2008年,武汉某区法院执行庭原副庭长周某滥用职权案进入攻坚阶段,区检察院侦查人员几次讯问,周某就是不开口。求援电话打到了董文欣那里。

  “周某曾是司法人员,他对我们的侦查方法一清二楚,突破口供的难度可想而知。”董文欣临时受命却并不急于求成,他沉稳地抛出几个问题,试探周某的心思。

  周某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思路清晰,无懈可击,但焦急的心态还是被董文欣捕捉到:周某十分想知道“身边人”的情况,如有没有同伙被抓,有没有人会对他出手相救。

  既然找到了周某的“软肋”,董文欣接下来巧妙设置问题,一个个抛出。经过4个小时艰难博弈,周某最终交代其在一起执行案中利用职权故意低评标的物价值,让其朋友低价获得标的物的犯罪事实。

  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董文欣,看起来强势的人其实心理更脆弱,找到嫌疑人的“软肋”,展开“攻心战”,是取得关键性口供的一个秘诀。

  “情感牌”

  董文欣的另外一个讯问秘诀是打“情感牌”。

  2014年5月,经湖北省检察院指定,武汉市检察院开始侦查武汉市东湖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光谷建设投资集团原董事长沈某一案。

  面对这个曾经的副厅级干部,董文欣知道自己有一场硬仗要打:沈某的几名部下此前被抓,他知道自己被调查的问题是啥,肯定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想出了应对措施。果不其然,一连几次的讯问,沈某都避重就轻。

  此时,董文欣不急不恼,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他与沈某拉起家常,不谈问题谈成绩,对沈某身体表示关心。最后才话锋一转,剖析沈某犯罪的危害,触动其灵魂。

  在董文欣的感化下,沈某终于主动坦白其在担任光谷建设公司总经理兼东湖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主任期间,滥用职权,将当时最低价值2940余万元的17.22亩土地,以425万元转让给他人,给国家至少造成2500万元损失。2003年至2014年,在担任光谷建设公司总经理、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300多万元。

  从事反渎工作7年以来,董文欣办理反渎大要案14件,其中厅级领导4名,是武汉市反渎系统成立以来办理厅级干部最多的侦查员。

  “信任感”

  “第三个诀窍就是争取嫌疑人的信任。”董文欣说:“犯罪嫌疑人也是普通人,只有他信任你,才会把事实都告诉你。”

  2013年,武汉出租车“刹车门”事件主要嫌疑人唐某主动要求董文欣提讯自己,正好印证了董文欣的话。

  2012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武汉市1.26万辆出租车高价低配、刹车系统存在隐患的行业黑幕。一时舆论哗然,追责声不断。武汉市检察院迅速成立调查组,董文欣第一时间被召集过来,成为调查组主办检察官。“压力不言而喻”,董文欣说。

  果然,主要嫌疑人、武汉市客运出租车管理处原处长唐某到案后,无视办案人员的提问,不愿开口。董文欣心里明白,他面对的官员心理素质好、反侦查能力强,不会轻易认罪。为在短时间内查清案件真相,董文欣先后找当事人、知情人、证人谈话100余人次,收集有关书证材料310余份。

  “要让他开口说话,就得自己说点他想听的话。”董文欣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旁敲侧击,从案子的外围情节剖析,适时释放一些对方关心的问题,从心理上引导,争取对方的信任。

  董文欣成功了。不久,唐某主动提出要董文欣来提讯自己,最后将自己受贿90.5万元、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向董文欣和盘托出。

[责任编辑:曹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