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四川泸州司法局交流“走基层”工作经验

2015-05-13 14:22:1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泸州长安网 

  5月11日,四川省泸州市“走基层”活动现场推进会在叙永召开,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分管领导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曹建国、市委常委李晓宇、市人大副主任王波等市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共有2个区县和2个市级部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泸州市司法局就是其中作经验交流发言的部门之一。

  会上,曹建国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去冬今春全市“走基层”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曹副书记在讲话中,对市司法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党委把“走基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干部“走基层”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实施“法律七进”解民忧。为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学法、用法的迫切需要,市司法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全市司法系统集中开展“法律七进”工作,及时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法律进机关。承办“法治泸州网”,开辟全新法治宣传载体和网络媒体平台。遴选34名法律人才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法制讲座40余场。协助建立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19家律师事务所60多名执业律师担任各级党委政府法律顾问。法律进学校。开辟第二课堂,全市338所中小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291名,聘请法制辅导员193名,配备率100%。将市强戒所打造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展禁毒教育26场次。组织了青少年法制故事演讲比赛、法制手抄报活动以及模拟法庭进校园等活动。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组建103个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1096个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发放便民法律服务卡27万余张,走访农户42178户。开展法治文艺演出319场,播放法制电影2000余场。法律进寺庙。对全市110处宗教场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僧尼自觉学法守法,创建和谐寺庙。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在泸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给您说法》法制栏目29期,《法治泸州行》栏目2期,深受观众喜爱。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积极预防和排除法律风险。与川南机械厂、四川煤气化公司、市烟草公司签订警企共建协议,对企业涉及的法律问题开展“一对一”服务。连续7年为泸州老窖封藏大典提供现场公证和证据保全公证服务。

  二是开展法律援助济民困。在“走基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群众因经济困难,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往往求助无门、维权无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坚持把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及时向经济困难或弱势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努力维护其合法权益。扩大援助范围。将法律援助范围扩大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见义勇为民事权益请求等方面,先后建立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70个,在1049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居民的“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异地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农民工维权便捷通道。签订《渝西川东八区(县)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在贵州贵阳、六盘水、广东中山等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法律援助提供方便。先后参与办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为农民工讨薪等大案、要案。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08件,其他援助事项18231件,受援23447人次。

  三是规范执法执业化民怨。针对执法便民利民不够、行业执业不规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下联动、即知即改,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注关切。简化程序,方便于民。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出行政审批事项23项,缩减行政审批时限,将原来律师执业和律师事务所设立初审时间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将行政审批职能、人员、权限集中到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窗口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到三个100%。转变行风作风,诚信于民。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规范律师的执业诚信档案,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开展司法鉴定行风建设专项互动,确定了六条文明窗口建设标准,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强戒所管理,规范执法程序,积极推进所务公开,建立了“执法公示栏”,适时举办“亲情帮教”和“戒毒人员亲属、家属入所参观”等活动。重视矛盾纠纷化解,为民解困。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专家库和覆盖城乡的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一线及时调解纠纷16842件,调解成功1647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四是做好扶贫帮扶暖民心。我们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市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主动到联系村和社区接地气、受教育。建立了局党委班子成员走基层“一联三”机制。分别由7名局领导牵头,联系一个县区、一个司法所、一个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双联”工作和“三联工程”。建立“局党组织与村社区党支部共建、局领导分片包组、干警党员包户”帮扶制度,深入到古蔺县马蹄乡“挂包帮”康田村、江阳区华阳街道春景社区“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和泸县得胜镇龙阴沟村“送法进村”,解决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学生教育帮助、产业发展等问题,协调部门为康田村争取维修乡村公里20万元,规划发展3000亩甜橙项目和1100亩核桃种植项目争取到中央及省级市专项600多万元,争取水利建设资金112万元,为611户建成水窖400口,局机关、强戒所、法律服务机构党员“一帮一”向32户困难户送鸡苗、送养殖金、送养殖技术,资助养殖业2万元,赠送鸡苗300只促进增收3万多元,协调无房户2名修建住房,法律宣传和群众纠纷调解5次。大力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活动。市强戒所把“三无”人员、家庭特别困难人员重点走访对象,走访戒毒人员家庭80余户,为24名困难家属协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补助,为9名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落实了监护人,对家中突发大火、父亲不幸身亡的戒毒人员陈某家庭募集捐款10185元进行了慰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通过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既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有力推动了全市司法行政中心工作。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四川雅安:组织帮扶人员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
·公安部交管局推荐东营危化品违法运输经验
·上海监狱将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狱务公开
·人民监督员选任改革累积全面推广经验
·四川:“诉非衔接”显效 “眉山经验”形成
·十年法治浙江建设 创新经验不断

·十年法治浙江建设 创新经验不断
·全国法院开展多元解纷机制改革累积经验值
·云南:加强改革试点 形成有价值的制度经验
·陕西延安:坚持七条经验 推动司法行政发展
·河南:全省推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经验
·青海政法委: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