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局长到乡党委书记,从公安局长到副县长,陈志刚在这个小县城里查办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这一案件虽然早已画上了句号,却在每一次办案过程中提醒着我:假如,我们当初忽略了那个细节;假如,我们的工作稍有懈怠;假如,没有后来的“斗智”,这鸽子窝里还会飞出罪证吗?这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挽回吗?
参加工作后,时间紧张,他专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日一条法,每周一案例。这种自我学习法坚持了三十年之久。
“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坐着的时候,你必须要有自信!你的信心对他就是最大的威慑。”
“驳回王雪志上诉请求,维持原判。”收到邢台市中级法院刑事裁定书,河北省临城县检察院检察长陈志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起“小官大贪”的案件让临城县检察院承担了不少压力。
“王雪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十余年,是一个在当地出了名的人物,各种头衔不胜枚举。”案件查办之初,各方面压力接踵而至。陈志刚对办案人员说:“你们只管依法办案,其他的事我来办。”
王雪志最终因受贿2万元、贪污82万元支农惠农资金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有法律做后盾
2015年是陈志刚从检30周年。从1985年全省统考进入检察系统以来,始终在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胆气:不畏强权豪势,只服从法律和事实。
十年公诉生涯,在法庭上无数次唇枪舌剑,他让自己的法律功底更扎实,工作更有底气;从威县检察院首任反贪局局长,到担任邢台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和柏乡县、临城县检察院检察长,无数次与腐败分子交锋,目光中总是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拼劲儿、韧劲儿、倔劲儿:谁搞腐败就把反贪利剑指向谁,谁与人民群众过不去就把谁拉下马!
“学生两三万,老师三四千,加上学生家长,等于管全县。”这是当年在威县群众中流传的一段关于县教育局局长李某的顺口溜。那是1997年,陈志刚任威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得到关于教育局局长李某利用手中权力,通过教师调动、学校人员提拔,贪婪地索取贿赂的线索后,陈志刚带人对李某展开调查。
正准备传唤时,李某突然藏匿起来不见了踪影。当时技侦手段不如现在先进,只能派出侦查人员四处去寻找。一天傍晚,一辆摩托车从身边急速驶过,陈志刚立刻从背影判断出是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他吩咐司机赶快追上。摩托车飞快地穿过几个街道进入一个居民小区,随后不久转一圈又出来进入了县招待所。陈志刚断定,李某一定藏在招待所的某一个房间里。他马上通知几个行动小组赶到招待所,在不能确定李某究竟藏在哪个房间情况下,采取挨门敲的办法进行摸排查找,很快将李某堵在了房间里。此时的李某正与几个副局长商讨对策,托关系找人呢。
从教育局长到乡党委书记,从公安局长到副县长,陈志刚在这个小县城里查办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你今天查这个,明天查那个,就不怕遭报复?”一些好心人不时地提醒他。
“有法律做后盾,我们怕什么?”陈志刚回答得斩钉截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这是一个执法者的使命与光荣。如果我们自己丢掉了执法锐气,谁还敢坚持正义?”
鸽子窝里飞出的罪证
三十年的检察生涯将陈志刚的回忆拉得悠长。
1995年2月初,春节刚过。陈志刚接到举报,一农行储蓄所负责人焦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现因癌症晚期在家休养。陈志刚当时任侦查科长,他带领四人办案小组来到焦某家,只见家中破烂不堪,躺在床上的焦某奄奄一息。他心里非常矛盾,既有对病人深深的同情,又有职业所必需的冷静。为避免造成其心理重压导致病情恶化,陈志刚尽量用平和、轻缓、关切的语气进行询问。诚恳的谈话,赢得了焦某一定程度的配合,断断续续地供述了两笔金额达三万余元的吸收存款不入账、放高利贷的犯罪事实,并当场让其长子交出了这部分存单及高利贷手续。办案小组报请院领导批准后以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对焦某立案。
照理说,此案侦查工作已经告破,但与焦某儿子一次谈话中,陈志刚却发现新的端倪。谈话开始不久,焦某儿子就极不耐烦地一次次从上衣口袋中掏出电子表看时间,突然将一张纸片夹带出来又赶忙要塞回去。陈志刚拿过纸片一看,发现是一张焦某与他人“分车”退股证明。随后在其家中搜出的一份协议书上却标注着“分车是假”字样。顺藤摸瓜,办案人员从鸽子窝里找到了焦某藏匿其中的大量吸收存款没入账的“存单”和收放高利贷的“底账”以及帮助别人用于骗取银行抵押贷款的假存单底联。
此案至今已经过去20年了,仍然深深铭刻在陈志刚的脑海里。2008年,他在《人民检察》杂志刊发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的这次难忘的办案经历。在这篇题为《鸽子窝里“飞”出的罪证》的结尾写道:这一案件虽然早已画上了句号,却在每一次办案过程中提醒着我:假如,我们当初忽略了那个细节;假如,我们的工作稍有懈怠;假如,没有后来的“斗智”,这鸽子窝里还会飞出罪证吗?这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挽回吗?成功案件的三个标志
2007年5月,陈志刚从威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岗位调任邢台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上班第一天他不是去单位报到,而是直接赶往石家庄市查办该市交通局副局长兼公路处处长杜某涉嫌贪污、受贿一案。
在查办该案过程中,陈志刚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去香港取证。这个案件,在一个多月前,已经有办案人员赴港与涉案港商莫某进行过接触,拿到手的,却是一份没有证据价值的伪证。此次临危受命,在香港廉政公署协助下,对同一名证人同一件事实再去取证,与之交锋。陈志刚和伙伴们深感使命艰巨。
“你们有什么事,赶快问吧,我的当事人只有两个小时时间,到时我们要离开。”对方律师拉开了战幕。
“按照内地有关法律规定,我们调查案件需要录音录像。”
“我抗议,反对录音录像!”
陈志刚征询意见的话音刚落,对方律师马上作答。
询问还没有开始就陷入僵局。廉政公署人员说,既然对方抗议,按照香港的法律不能录音录像。陈志刚只好作罢,他深知时间紧迫,在无法得到音像佐证的情形下,更加凸显了询问笔录的分量。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陈志刚每问一个问题,莫某都要先征询律师意见:“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吗?”律师点头后才回答提问,现场气氛有些沉闷。
开始,莫某本想故伎重演,谎称该款源于自己在香港的公司,是作为招待内地客人进行招商洽谈而放在杜某的账户的。但是,已经把该款来龙去脉一一查证、成竹在胸的陈志刚,依次出示了二十余份各地银行票据和账册复印件,适时抓住矛盾,据理反驳。陈志刚非常注意询问策略和方法,顾其自尊,给其台阶。在香港廉政公署人员和莫某律师的见证下,莫某如实说清了在承揽石家庄某工程中,通过虚加工程量多支出50万元,帮助存入杜某香港汇丰银行账户的事实。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次笔录更具备法律效力。因为按香港习惯,证言是不按手印的。据说,按手印会被认为是对证人的侮辱。
“莫先生在内地工作过多长时间?”
“两年。”
“这两年期间涉及过诉讼吗?你是否了解一些内地法律制度吧?”
“了解过。”
“内地的诉讼制度,证言材料是需要证人或者是当事人按手印的,如果因为没按手印而影响了证据效力,莫先生与内地司法机关合作的诚意会打折扣。”
“那,我同意按手印。”
随后,陈志刚又让莫某出示了香港身份证并在身份证复印件上也签字按下手印,与出具的证言材料上的本人签字笔迹相印证,确保了证据的客观真实有效。
“一个成功案件标志有三条:一是深挖余罪,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二是要确保案件质量过硬,不能出现瑕疵;三是要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陈志刚这样总结自己的办案经验。
2009年,陈志刚担任柏乡县检察院检察长不久,就查处了县农机局局长石某等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骗取和套取国家补贴资金103万余元大案。石某以受贿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此案不仅创下了该院重建以来查办职务犯罪数额历史之最,还因为办案质量过硬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十大精品案件”。此案查处引起了邢台市、河北省检察院的高度重视,随即在全市、全省部署开展了查办农机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农机领域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现象最终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农业部在全国农机领域开展了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八家中央级新闻媒体就此案到邢台集中采访报道。
威慑源于自信
陈志刚自小喜欢读书,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上一些书籍,手不释卷。有时读书至深夜,直到搂着书本睡去。参加工作后,时间紧张,他专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日一条法,每周一案例。这种自我学习法坚持了三十年之久。
他自己喜欢读书,也要求干警每月读一本书:读哲学书,以养大气;读文学书,以养才气;读法律书,以养正气。为了营造一个读书学习的好环境,在担任柏乡县检察院检察长期间,他多方搜集励志警句格言编写成《检察絮语》,每天在办公楼大厅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调任临城县检察院检察长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图书资料室,亲自挑选书目,购置5000多册图书。干警们谁借书了,借了什么书,看了多久,谁借书多谁借书少,他都了如指掌。
他说自己办理具体案件少了,通过阅卷能学到很多东西,给自己补补课,同时也能发现案件办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1年11月,在刚刚就任临城县检察院检察长不到半年,他在一次阅卷中发现,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罪案明显存在判决不公。杨某明明是主犯,却以从犯论处,量刑畸轻。他找来办案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又召集检委会开会进行研究,决定以判决书认定犯罪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为由提请抗诉。
此后在检察机关不懈努力下,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抗诉意见,认定杨某作为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代表公司决定并实施了让他人为本单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不应当认定为从犯;撤销一审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10万元的决定,于2014年2月18日作出二审判决:以被告人杨某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宣判后,杨某不服提出上诉。2014年6月,邢台市中级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4年8月,上级机关向临城县检察院交办一起河北移动系统内的大案。陈志刚向办案干警推荐了《天下有贼》一书,该书详尽披露了中国移动系统腐败窝案内幕,简直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这本书让干警们受益匪浅,办起案来得心应手,很快取得突破。
“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坐着的时候,你必须要有自信!你的信心对他就是最大的威慑。”陈志刚说,这种自信来自于知识积累。干法律工作仅有法律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当丰富的社会方面知识,甚至是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对于检察官来说至关重要。
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不仅使陈志刚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工作,也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出了彩儿。在柏乡县检察院工作期间,多项工作被省、市检察院推广,该院在全市排名由末位晋升到前三名;初到临城县检察院,就一举甩掉落后帽子,进军到全市先进行列,先后荣获“全省模范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他个人被授予“首届全省优秀青年政法工作者”、省“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等称号,多次立功受到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