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查里来了懂法的人
通辽“三个全覆盖”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便民惠民
4月中旬的一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两棵树村村民老刘一大早就来到镇政府办公大楼一层的“李明调处室”门口,想找负责人李明咨询土地承包方面的问题。不料大门紧锁,老刘随手掏出手机,拨通了李明的电话,“李主任呐,是不是溜号了(跑了)?”“老刘啊,镇一村的相邻两户闹了点别扭,我来这儿了,马上完事了,你等我啊!”电话那头,李明的声音浑厚。一年前,老刘因为自家机电井的存废问题常往镇里跑,没少与李明接触,最后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他也跟群众眼中的“李大法官”也成了无话不谈的聊友,生活中遇到不理解的法律问题,就来找李明“唠嗑”。
说起李明,大林镇不知道他的很少,做过基层司法所长的他工作也有一套,他总结的“三步走”工作法“一听(认真听、仔细记群众诉求)二讲(耐心向群众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三明理(帮助群众剖析原因、寻找症结、定分止争)”往往能起到奇效。
“在通辽,115个苏木(乡镇)、2098个嘎查(村)、192个社区,已逐步形成了‘法律讲堂全覆盖、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服务全覆盖’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通辽市司法局局长闫佩林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法律讲堂全覆盖
2015年春节前,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一处空地上,“法律大讲堂”支起了摊,讲堂什么时候开课、讲什么内容,都有讲究:春节前,农牧区的年轻一代返乡过年的人多,老人、孩子赶大集的人多,“治安处罚、土地承包、老年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都是我们传播的重点。”该镇“法律大讲堂”56岁的讲师团成员白卫君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该旗16个苏木(镇)。
在法律讲堂整体的宣传内容上,通辽市、旗(市县区)、苏木(镇)三级政府形成相互呼应。
宪法是宣讲的首要内容,宪法基本内容、基本精神的宣传,对增强农牧民、社区居民宪法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意义深远。
加强宣传的针对性,是“法律大讲堂”接地气的首要诉求,宣传农牧区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维护农牧区市场经济秩序至关重要;开展农牧业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可以促进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宣传维护农牧区、社区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能切实引导农牧民、社区居民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通过学习,农牧区牧民、社区居民能增强基层民主自治的观念与意识,增强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通辽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宝玲表示。
在法律讲堂的工作方式上,组织者们也有着深层考虑。
由法律服务工作者、外请专家组成的讲师团每年要为基层干部、农牧民、社区居民宣讲至少四次;讲课形式与内容以“菜单式”服务为主,突出农牧区、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
在工作量化上,通辽市规定:每两名司法行政干警为一个嘎查(社区、村)提供法律服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进苏木(镇、街道)的执业律师、法律工作者,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法治讲座。
“法律讲堂全覆盖,对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以及依法管理嘎查(社区、村)社会事务的能力不可或缺;对完善村规民约、帮助开展民主法治嘎查(村)建设,不可或缺。”通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志远对法律讲堂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
法律顾问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于是,“根据对应的行政层级,成立相应的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团(组),探索建立政府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中征求律师意见制度,探索建立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中有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制度,探索建立律师参与政府法律风险评估制度,探索建立律师参与政府处理重大涉法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制度,促进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稳”,对通辽市、旗(市县区)、苏木(乡镇)三级司法行政机构提出了一个现实课题。
通辽市将法律顾问团的工作触角向嘎查(村)延伸,把服务“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为例,该区组建了由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等组成的15个法律顾问团,顾问团中的75名法律工作者分别与334个嘎查、80个社区签订了免费担任法律顾问的合同。
目前,通辽市已建立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制度,对村屯整治、城中村及农房改造、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工作实行法律顾问介入制度,形成了重大决策征询法律顾问意见机制。
以此为契机,通辽市全面推进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农村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学校法律顾问等工作。探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采用政府购买与财政补贴相结合方式,对律师与法律工作者从事公益性法律服务给予必要补贴。
“法律顾问全覆盖,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结果,我们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做法,从组织领导、后勤保障、科学考评、绩效体现等方面夯实其根基。”闫佩林说。
法律服务全覆盖
“打官司本来是件麻烦的事,但这次我没上法庭起诉,没花一分钱,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大难题,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我们全家对法律顾问的感激之情。”开鲁县东风镇居民种椒大户白银花老人告诉记者,去年,白家的益都辣椒获得了丰收,但数万元卖椒款一直收不回来,这可急坏了老人。情急之下,老人找到了包村的法律顾问。法律顾问通过调查了解,上门做商贩的工作,帮助白银花要回了钱。
如果说法律讲堂全覆盖、法律顾问全覆盖是通辽基层法律全覆盖体系的阶段性目标,为基层百姓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则是该体系的终极目标。
通辽市的法律服务有两方面工作内容:市辖各旗(市县区)司法所根据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设立情况,为所在地的苏木(乡镇)、嘎查(村)至少派驻一名执业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常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在苏木(乡镇)、嘎查(村)设立法律服务告示牌,告示牌上标明服务内容、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文字,根据群众的需要,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预约视频交流、微信交流等方式,为其提供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
在法律服务人员关宇轩的书包里,有一本工作日志,每一次下乡,他都要详细记录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做到一事一记。“这本日志是考核当地法律服务人员、机构的重要参照,法律服务人员工作做没做,效果如何,一目了然。为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会随机定期抽查,且不设抽查样本的上限。”通辽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郭宏说。
在考察通辽市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后,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厅长周黎明评价:通辽市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高,在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等方面重点、亮点突出,特别是“三个全覆盖”充分体现了通辽市在重点司法行政工作上思路清晰。
作为通辽市司法局的领头人闫佩林对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有规划:在第一阶段实现基层法律全覆盖后,基层法律服务要实现由面到点的聚合,由漫灌式的法律服务转向滴灌式的个性化服务;集各方合力培养一批像李明那样的“知民生、懂民情、晓法理、作风正”的法律服务梯队,促进通辽农牧区法治清明、社会和谐稳定。(记者 张驰)
·内蒙古: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
·内蒙古赤峰中院:人大代表暗访体会立案过程
·内蒙古呼和浩特司法局办知识产权主题宣传周
·内蒙古高院明确登记立案七不得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司法厅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内蒙古司法厅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内蒙古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公安部与内蒙古联合表彰赴利维和警察防暴队
·内蒙古:启动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
·内蒙古公安厅:按需施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内蒙古高院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