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隆重举行,25名检察人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在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营造尊重先进、关爱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检察工作和过硬检察队伍建设,即日起将分三期对25名来自检察系统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念以新:坚守白云热线11年
他坚守白云热线11年,接听咨询电话3.67万余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移交职务犯罪线索60多件,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解救妇女儿童13人,帮助群众讨回各类钱款110多万元……他就是念以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
“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让热线成为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阵地。”念以新一到这个岗位,就给身边的干警这样定位热线工作。
2006年8月14日,夏末秋初的一天,天高云淡,一个农民装扮的中年男子推开了门:“我来举报一个事,俺家附近有个姓李的人买了一个3岁多的男孩。”念以新一听就急了,立即给公安机关打电话。公安机关立案以后,念以新又带着“白云热线”的工作人员一起,协助公安机关搞调查。最终犯罪嫌疑人落网,被拐卖男孩丁某,在时隔8个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孩子的父母专程从河南赶到聊城,送来了“真诚为民服务,热线连接万家”的锦旗。
心随朗月高,志同秋霜洁。念以新扑下身子,通过司法办案,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把公平正义的温暖传递给群众。热线受理的问题,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检察院管辖以外的事儿,有人认为,不必多管闲事,大可一推了之。但念以新觉得,这些小事儿,在当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化解矛盾,守护正义,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
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摸索出了“脑要灵、心要热、脸要笑、嘴要甜、耳要听、手要握、身要平、腿要勤”的服务群众“八要”工作法,得到百姓的称赞。
“尽最大的努力,让群众满意。”念以新依托该院的对接机制,形成1条热线、5个乡镇检察室、18个民生联系点和102名民生联络员的立体服务网络,为群众撑起了一把有力的保护伞。
百姓才是头上天,一心为民天地宽。念以新把“人民”二字刻在了心里,坚守公平正义的使命,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浩渺的东昌湖、旖旎的古运河,融入水城百姓的幸福梦想里。(贾阳)
孙义功:反贪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因受贿600余万元,山东省青岛市土地储备管理中心原主任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此案案发时曾为青岛市检察机关有史以来查办的涉案金额最大的贿赂犯罪案件,而且是由该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一处副处长孙义功从另一起案件相关当事人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着手侦查的。
在青岛市检察院,孙义功有着“拼命三郎”之称。2001年,孙义功转业到青岛市检察院,此后一直从事反贪侦查工作。截至目前,孙义功共主办、参办及初查案件90余件,其中立案侦查63件,有罪判决率达100%,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1亿余元。
查办周某受贿案之前,孙义功与同事正在对山东省检察院交办的一起房产行贿案件进行外围排查。当时,孙义功他们发现,涉案房屋的房主是一位已经过世的老人,与省检察院提供的行贿人有关受贿人的证供完全不吻合。正当大家都怀疑房产已被转手时,房主女儿的一句话引起了孙义功的注意。老人女儿说,她的姐夫即房主的女婿,是握有实权、时任青岛市土地储备管理中心主任的周某。
“其中似有隐情。”想到这,孙义功随即向检察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转变侦查方向、对周某是否涉嫌犯罪展开初查的建议。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检察长的支持。
经过一个月的秘密侦查,孙义功搜集到了周某涉嫌受贿犯罪的相关证据,并依法对周某刑事拘留。然而,一直躲在这起贿赂案件幕后的周某到案后,自恃做事隐蔽,坚称不清楚这处房产的来历,将一切罪过和责任全部推到了已过世的岳父身上。
面对口供难突破的难题,孙义功一方面组织办案人员对外围可能涉案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取证,另一方面对周某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外围摸查和巧妙运用审讯技巧,孙义功他们最终用无懈可击的确凿证据挫败了周某抵抗侦查的精心布局。最终,周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主动交代了办案人员尚未掌握的其余多起罪行。(徐盈雁 王海声)
刘桂琴:温情搭建检民连心桥
今年49岁的刘桂琴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检察院控告申诉科科长。在平凡的控申接待岗位上,她用自己的热心、耐心、诚心、公心和爱心为来访群众排解忧愁,送上温暖,被大家誉为“温情司法者”。
从事控告申诉工作10年来,刘桂琴带着温情接待来访群众达3230余人次,办理举报初核、刑事申诉、刑事赔偿、信访案件160余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
2011年12月的一天下午,三名来自偏远乡镇的群众代表来到接待室,情绪都很激动,对原村书记单某涉嫌盗伐林木一案第二次被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表示怀疑。刘桂琴请来案件承办人答疑解惑,耐心地讲解法律知识和办案程序,还细心地为他们买来了晚饭。三位群众代表晚上10点多离开时,刘桂琴已帮他们约好了返程车,并塞给他们100元路费。三人感动地说:“我们相信你,回去一定给群众解释清楚。”
说起接访的秘诀,刘桂琴认为是“心系百姓、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郾城区裴城镇几十位群众来该院上访,反映裴城信用社代办员侯某携带他们的存款外逃,其被抓获后已无力还款,而信用社不承认侯某的代办员身份,拒绝兑付群众的存款。听了群众的哭诉,刘桂琴积极与此案的承办人进行沟通,深入裴城信用社进行调查,经过一番努力,63名群众终于从信用社拿到了80万余元的存款。
在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中,刘桂琴对群众反映的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从不“一推了之”,总是多想办法,尽力为来访群众提供帮助,近三年来,她帮助30多名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温情司法搭建起了检民的连心桥,刘桂琴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提名奖、“全省人民满意十佳检察官”等荣誉,被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她负责的科室连续三届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称号。(贾阳)
程然:唯有一片热血丹心
非法律科班出身,却以惊人的毅力,甘坐冷板凳苦读十载。从中专学历起步,自修专科、本科,直至以傲人成绩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并顺利通过司法考试。问她何来惊人毅力,她笑言:“唯有一片热血丹心。”
她,就是程然,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委员。
从检18年,程然先后在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公诉科等8个岗位工作,哪怕工作平凡琐碎,她仍旧精进笃行,兢兢业业。从事司法会计鉴定,她鉴定的案件均获法院认可;从事统计工作,她是年年上榜的优秀统计员;当检委会秘书,她利用计算机技术特长,将多媒体示证系统运用到检委会工作中,节约司法资源;履新公诉岗位不到一年,她主办案件65件,侦办博士诈骗案等十余件有影响的案件,追诉漏犯3人,成为公诉科办案数量最多,办案质量最高的年轻业务骨干。
勤勤恳恳、一片赤诚的程然,宁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在被确诊为胃低分化腺癌后,她仍旧惦记着手中尚未办结的3起案件,在手术前对案卷进行详细整理,并妥善交代给同事;在胃切除手术后,她忍受身体的巨大痛苦,坚持出庭支持公诉,公诉意见最终得到法院采纳。
从检以来,程然给自己定了“四管四不”的规矩: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去。有一次,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到她家做客。吃饭中,有人趁机开腔,要她“关照”自己的亲戚。她断然拒绝道:“我没有办法帮这个忙,我们该做的是怎样让罪犯认罪服法。”
铁面无私的检察官程然,也有心底的细腻和柔情。在处理一起无证三轮车撞伤人的案件时,程然了解到被害人家中一贫如洗,而肇事者也是个低保户,没有赔偿能力。她不辞辛苦,多次去被害人家中家访,多次跑村委会、派出所、民政局帮被害人办理证明手续,申请到3000元司法救助资金。被害人的姐姐领到救助金后,紧紧握住程然的手,含着眼泪久久不肯松开。(王丽丽)
潘朗:很多老百姓知道他的手机号
“官司有问题就去找检察院的老潘啊!”这是重庆市荣昌县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句话。老潘,全名潘朗,荣昌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他的手机号,荣昌县的很多老百姓都知道;他办理的案件,老百姓们都心服口服。
不少当事人对潘朗的第一印象是:皮肤黝黑,说话直来直去,做事雷厉风行。而与潘朗深入接触后,大家更多的感慨却是:这个黑汉子办起案来有一种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坚韧与执着。
在潘朗办理的众多案件中,让他终生难忘的还是重庆某煤业公司增股纠纷案。
这家公司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1999年宣布破产后由原企业的144名职工共同出资成立了新的公司。2003年,新公司增资扩股,以普通职工为主的一般股东与以管理层为主的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严重失衡,并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利益冲突。2009年6月,75名小股东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原来的增股决议无效。小股东们一审胜诉,二审败诉。为此,公司小股东们群情激愤,公司两次停产,濒临破产边缘,700余名职工、1000余名家属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案件涉及新旧公司法衔接问题,很多法律潘朗以前没接触过。于是,潘朗白天忙着核实案情,晚上加班研究法律。经过19天的努力,潘朗终于将案件审查终结,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结论是出来了,可潘朗知道,公司股东之间矛盾积怨很深,一纸硬邦邦的判决很难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于是,在提请抗诉后,潘朗又积极协调,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该公司企业代表、申诉人代表等参加的协调会,释法说理,耐心疏导,化解当事人的心结。
经过8个月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小股东们还获得了200万元补偿,企业也恢复了正常生产。如今,该公司已成为该县纳税大户。
就是这样,从2007年任民行科科长以来,潘朗一共办理了各类民事申诉案件1100件,通过提请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调解结案改变原审裁判103件。(徐盈雁)
谭虎:与腐败分子较量20载
在贵州省贵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谭虎的办公室里,办公桌旁侧放着两个书柜,里面摆满了法律书籍。记者采访谭虎,话题就从他与法律结缘聊起。
1994年,谭虎从贵州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后,跨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在反贪战线上一干就是20年,历任贵阳市检察院侦查处处长、反贪局副局长、局长、副检察长。从一个毛头小伙,逐渐成长为一员反贪虎将。丰富的经历让他被同事视为一部“活的反贪手册”。
查办贵阳市原市长助理樊某受贿一案,让谭虎声名鹊起。谭虎带领干警在立案过程中同步搜查,当时在樊某家搜查到的现金就有七八百万元。在审讯过程中,樊某与检察官们打起了“太极”,要么拒不交代,要么交代的情况也是真真假假。
为了拿足证据,谭虎与专案组干警连续战斗了3个月,饿了就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分析樊某要交代的问题,筛选检察机关需要的信息。最终,樊某交代了在其担任公职的20年间,数百次收受近百名开发商、建筑商贿赂千余万元的事实。2010年7月,贵阳市中级法院一审以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樊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除了樊某案,谭虎还先后主办、参办、指挥查办过上百件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件,其中包括贵阳市财政局出纳许某贪污案、华创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邹某挪用公款案、贵州省客运管理局原局长宋某受贿案等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个多亿。
谭虎所带领的反贪局也先后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008年1月被最高检授予“全国十佳反贪局”荣誉称号。谭虎本人先后13次受到各级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先后被授予“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卫士”“贵州省人民满意的检察官”“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王地)
杨群芳:用心“小处”专注“细微”
“让人民群众看到事实真相,社会才能呈现和谐之美。”这是云南省凤庆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杨群芳接待上访群众的经验。
这位两次被最高检荣记个人一等功、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女检察官,从检28年一直扎根基层。她着眼“小事”,用心“小处”,专注“细微”,经她接待并负责办理的1600余件控告申诉和上访案件,件件都得到了积极妥善的处理。
在接手一起因征地引发的农户集体上访案时,杨群芳敏锐地意识到征地补偿问题矛盾集中,背后可能潜藏的职务犯罪更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检察长的支持和协调下,杨群芳与同事及时与信访局、上访群众所在乡镇取得联系,详尽查阅了20余年的大量档案材料,广泛走访知情人士,并向历任社区干部询问了解。最终查明根据当时土地管理的相关规定,被征地的村民只能获得50%的征地补偿金,另外的50%按政策规定已纳入了公共基金管理使用,社区干部不存在贪污挪用征地款的情况。
事情查清后,杨群芳立即通知10名农户代表到检察院参加情况反馈座谈会,把调查掌握的事实和当时的政策规定详细地解释给他们听。农户心里的思想疙瘩解开了,村民与社区干部之间较为对立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只要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办实事,老百姓一定会信任和支持你的。你要有耐心才行。”这是杨群芳的经验之谈。
2013年5月,杨群芳收到凤庆县雪山镇一位80多岁老党员周某的来信。周某在信中称,自己曾是一名代课教师,后被清退回家,要求组织给他们这些无辜被清理出教师队伍的人一个说法。
周某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接到来信后,杨群芳还是抽时间亲临实地走访调查,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情况,证实周某所讲问题属实。杨群芳立即与县里的相关部门联系、协调。2014年11月,周某领到了8000元代课教师补助费。接到补助费时他激动地说:“谢谢杨检察官帮我解开了多年的心结,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王丽丽)
王立言:求索正义不辞苦
王立言,甘肃省白银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从检27年,在充满对抗与较量的公诉席上,王立言始终牢记使命职责,力求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
办理满某等人跨省、跨地区特大盗窃机动车案时,面对60余册的卷宗材料,王立言逐一详细审查,制作了长达9万字的报告,通过证据把关,对帮助销赃、掩饰隐瞒被盗车辆的同案被告人依法进行了追诉,被告人满某等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承办白银“3·03”特大制售假冒伪劣油品案时,王立言用1个月完成了40余册案卷的阅卷。针对“燃料油”“四类柴C”“BTX半成品原料”等大量专业术语,她专门向专家教授和石油公司的专业人员请教。经过反复分析核实案情证据,并对相关专业术语和法律进行全面梳理和严密复核论证,王立言最终形成了200多页的审查报告。庭审中,面对10名辩护律师,胸有成竹的王立言有理有据从容反驳对方辩解,旁听群众不禁暗暗赞叹。
王立言办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在庭审时被告人突然当庭翻供,其辩护律师又申请了新的证人出庭作证,并作无罪辩护。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王立言凭借对案件事实的准确掌握和丰富的出庭经验,很快找出了抗辩新证言的突破口,进而对证人连连发问,使其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同时又以确凿证据对辩护律师进行了有力反驳。最终,被告人不得不认罪服法。
27年来,王立言先后办理起诉案件300余件,所办案件无一起错诉、漏诉,起诉准确率100%。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检察官,我要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党的事业、检察事业紧密相连,把公平正义作为崇高价值追求,用满腔热血乃至生命守护正义,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王立言坚定地说道。
漫漫人生路,悠悠检察情。27载春华秋实,王立言通过一页页翻过的卷宗、一桩桩合格的铁案谱写忠诚,展现风采。(徐盈雁)
沙沨:把功夫下在“准”字上
从走上公诉岗位的第一天开始,青海省西宁市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沙沨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准”字上。在沙沨看来,“准”就是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
1995年进入检察机关工作,2000年调入公诉部门,沙沨从一名书记员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共办理各类刑事犯罪案件800余件1000余人。发现漏罪、余罪20余起;改变定性20起;追诉犯罪嫌疑人10余人。所有案件均无错案。
沙沨对自己主办的建国以来西宁市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记忆犹新。该案中,以马某为首的26名被告人涉及故意伤害、抢劫、强奸、非法持枪等多个罪名的重大刑事案件。
当案件材料交到沙沨手中的时候,案件的审查期限只剩下1个月了。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面对着厚厚的十余本案卷,沙沨加班加点,仔细阅卷,逐一提审被告人,到案发现场做实地调查,主动与侦查人员沟通、询问,制作了近百页的审查材料。“我要做到心中有数,证据在手。”
首犯的家属得到消息后,从广州专程来到西宁找到沙沨,或金钱贿赂,或威胁恐吓,要求她手下留情,都被她严词拒绝。
在法庭上,沙沨与另一名同事完成了“2:18”的较量,即与18名被告人的辩护人针锋相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严谨的法庭指控最终使26名气焰嚣张的被告人当庭低头,认罪服法。
驰骋公诉沙场多年,沙沨对做好公诉工作又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一名公诉人来说,只要努力学习、用心办案,再复杂的案件也能攻克,而真正让人觉得难做却又十分必要的则是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安抚解释工作。为此,沙沨一直在努力。
一起故意伤害案中,被告人不具备赔偿能力,使得被害人家庭生活陷入绝境,死者家属情绪十分激动。作为此案主办人,沙沨在依法履行完所有法律程序后,又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为被害人家属申请刑事被害人救助,最终成功申请到2万元救助款,帮被害人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徐盈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