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上海检察:27.1亿非法集资借理财产品实施

2015-05-06 14:29:5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解放日报 

  “自由贸易区”、“互联网金融”、“高回报理财产品”……这些2014年的金融热词,同样出现在了5月5日上海市检察院发布的《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中。据《白皮书》显示,2014年本市金融犯罪案件总量较2013年上升超四成,各金融行业均有涉及,借助新概念、新业务、新产品等实施的犯罪逐步蔓延。

  201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245件/1395人,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063件/2378人,较2013年分别上升46.2%和47.8%。案件共涉及6类25个罪名,包括金融诈骗类犯罪1823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192件,扰乱市场秩序类19件,金融从业人员职务犯罪21件。

  检察官分析,金融犯罪案件特点明显。

  特点一:非法集资案件增幅较大,多假借理财产品为名实施。2014年全市共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56件,集资诈骗案14件,案件数量相较于2013年分别上升195%和75%。其中,借理财产品之名实施非法集资的案件多达27件,案值27.1亿余元,多起案件的理财产品有银行工作人员参与销售。

  特点二:骗贷类案件持续上升,风险来源依然集中。2014年全市受理骗取贷款案27件,总案值高达47亿余元、是2013年10倍之多。除银行外,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也受到骗贷犯罪的侵害。

  特点三:证券犯罪查处力度加大,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和内幕交易上升。2014年全市受理证券犯罪案件26件,比2013年的17件上升53%。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和内幕交易案件激增,共有18件21人和3件5人。

  特点四:保险诈骗案件多发,政策性农业保险中首现骗保案。2014年全市受理保险诈骗案25件,是2013年2.5倍。其中车险是发案最为集中的险种,全年利用车险诈骗的有18件,占保险诈骗案的72%。

  特点五: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历史最多,达84件109人。从机构分布看,保险业41件,银行业(含信托)25件,证券业18件。案件类型多出现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两个罪名,分别为26件41人和19件22人。由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的案件共9件,其中受贿罪6件7人、贪污罪2件2人和行贿罪1件1人。

  特点六:自贸试验区内金融犯罪多虚构贸易背景,个别借新概念实施。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犯罪,数量可控,反映出自贸区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检察官分析,两个现象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自贸区内金融犯罪多采用虚构贸易背景的方式实施犯罪,部分犯罪分子借助离岸公司、离岸账户虚构贸易背景实施逃汇、信用证诈骗、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此外,自贸区金融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被犯罪分子借以炒作并实施犯罪。如路某在自贸试验区注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后,利用部分公众对相关概念与政策不甚了解,刻意曲解负面清单,谎称其公司可以在自贸区从事负面清单未涉及的外汇保证金交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曹威]
相关报道

·上海检察:互联网金融案泛滥
·上海监狱将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狱务公开
·上海浦东司法局举行新行诉法宣传活动
·上海法院网
·上海严打电信诈骗犯罪 成功阻止318起案件
·上海嘉定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

·上海嘉定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
·上海浦东法院推出“法院的ATM机”
·上海法院:贯彻立案登记改革 推进准备工作
·上海公安局启动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上海部署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
·上海警方“十条凡是” 提醒市民防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