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隆重举行,25名检察人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在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营造尊重先进、关爱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检察工作和过硬检察队伍建设,即日起将分三期对25名来自检察系统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王蕴卿:把群众当成亲人对待
2009年12月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检察院团结镇检察室主任,2013年7月开始担任道外区检察院控申科科长。近6年来,王蕴卿所从事的工作都要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尽管获得过很多荣誉,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的,但王蕴卿最看重的还是老百姓对她的评价。
担任团结镇检察室主任初始,王蕴卿和同事们就主动融入当地的百姓生活,广泛发放“检民联系卡”,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电话、电子邮箱,并承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开机。
瘫痪在家20余年的村民王文老人就是通过“检民联系卡”上的电话找到王蕴卿的。2012年9月3日,王文拨通了王蕴卿的电话,满腹怨气地反映当地残联不给他办残疾人证,并扬言要告残联渎职。
考虑到王文行动不便,王蕴卿随即进行了上门接访。很快,在王蕴卿的协调下,开始为王文补换残疾人证。不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申领、换发残疾人证必须经过医院体检,体检时申请人必须亲自到场。王蕴卿又专门陪王文前往区残联和医院等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同年9月6日,恰逢老人76岁生日。王蕴卿和王文的家人一道将老人从四楼抬下来,并开车把老人拉到了区残联办理相关手续。不巧的是,当天残联因故不能现场办公。正当大家都有些沮丧时,王文却因为能下楼看到蓝天而十分兴奋。老人情绪的变化,都被王蕴卿看在了眼里。除了在当天给老人拍照留念外,王蕴卿还和老人约定,当老人过下一个生日时,还要给老人照相。
2012年9月13日,王蕴卿再次开车拉着王文来到残联和医院,耐心地为老人排队、领表、填表,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医院各个科室间穿梭,最终为老人补换了残疾人证。
2013年9月6日,是王文77岁生日。此时,王蕴卿已经调任控申科科长,工作十分繁忙,可她仍记得自己的承诺:这天午休时,她赶到老人家,为老人一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因为路途相对较远,王蕴卿拍完照后,连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回单位上班了。
“王检察官上我家,从来没吃过我们一顿饭,现在我的儿子都把她当亲姐姐看待。”王文感动地说。(徐盈雁)
葛海英:坚持“向前一步”赢得群众信赖
从事检察工作30多年的全国模范检察官、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葛海英,几乎每天都与“最难办的事”“最难缠的人”打交道。她成功解开了近200名信访人的“心中结”,实现了“零积案”的目标,也让不少社会矛盾在萌芽阶段就成功化解。
记者问葛海英:“你是怎么做到的?”她朴实地回答道:“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坚持向前一步。基层控申工作处在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第一线,应该视群众为亲人,更应该放下架子、向前一步。”
东北人老于曾是一家央企在上海分公司的经理,因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两次被企业以涉嫌合同诈骗向公安机关报案,老于因此两次被刑事拘留,但之后都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老于四处上访,提出上百万元的赔偿要求。2010年,案件辗转到葛海英手里。听说老于突发心脏病到上海住院治疗,她多次前去探望,并联系专家为他会诊;发现老于支付医疗费困难,当即垫付4000余元为他办理出院手续。老于感动万分:“你一声声‘于大哥’地叫我,为我忙前跑后,是真心对我好啊,我愿意配合你做工作。”此后,葛海英多次走访公安机关、居委会,一笔笔核实发票,计算出实际应该补偿的金额,最终为老于争取到合理的补偿金,一起缠访5年之久的案件终于息诉罢访。
面对堆积如山的陈年卷宗,听着老大娘哭诉喊冤,看着残疾老人堵门申诉……葛海英逐渐意识到,基层检察院的控申工作不能墨守成规,“向前一步”也需要巧妙的方法。于是,她开始尝试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将心理咨询、回访约谈引入信访接待,巩固息诉罢访成效。如今,这已经成为上海市检察机关控申工作的一项常态化制度。
眼下,登录微博是葛海英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从2012年5月起,她先后在东方网和腾讯网开通实名微博,尝试建立网络信访通道。
葛海英说,向前一步,赢得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向前一步,传递的是公平与正义;向前一步,激发的是人民群众对国家、对社会、对法律的信心和希望。“案结事了情未了”,皆是因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王丽丽)
刘文胜:“反腐先锋”始终冲在一线
办成铁案是工作标准,不办冤假错案是工作底线。20多年扎根基层、忠诚履职的检察官刘文胜,现任江苏省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污贿赂局局长。从事检察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公正司法”的信念,认真办理每一起案件。
案子一上手,冲在一线的总是他。担任反贪局局长以来,刘文胜处处以身作则,不辞劳苦,先后组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45件174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45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600余万元。
盐城市一国企改制后,引发200余人集体上访。刘文胜接到案件线索后,带领反贪干警夜以继日辗转5个省、行程8000余公里,取证谈话近百人,查阅账目2000余本,终将侵吞国家和职工利益千万元的数名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案件办结后,企业职工自发向刘文胜赠送了“反腐先锋”的锦旗。
近年来,刘文胜带领反贪干警紧紧盯住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征地拆迁、村镇建设、惠农补贴、医保社保等民生领域,严密组织专项行动,严查腐败分子,先后将89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其中,刘文胜和他的反贪干将们克服重重困难,破获了陈某贪污、挪用600余万元医保基金案,为盐城百姓保住了“救命钱”。
刘文胜不仅是反贪办案精英,也是制度建设的行家里手。他注重机制创新,结合多年的办案实践,提出了侦查技巧“稳胜工作法”和“办案安全注意事项25条”,在司法规范化和办案安全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创新实施的“六合一”预防模式,在当地推动形成了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新格局。
刘文胜一心扑在反贪办案上,很少有时间在家陪伴家人。多年来,跟家人已经达成默契的“约法三章”———不打听案情、不替人说情、不收受礼品,让他即便常年出差在外也格外放心。
坚决捍卫法律尊严,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刘文胜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清廉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生活作风维护了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2014年,他被授予首批江苏“最美法治人物”荣誉称号。2015年,他高票当选全国检察机关“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王丽丽)
王勇:从“门外汉”到“法律活字典”
2001年,26岁的王勇从检察院财务岗位转到公诉岗位,由一名会计变成了公诉人;2010年,他摘取了“全国十佳公诉人”这一全国3万多名公诉人的最高荣誉;目前,王勇已经成长为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并在法律实务界小有名气,多次受邀参与重大法律、司法解释征求意见会议。
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王勇的制胜法宝听起来颇为普通:一是学好法律知识,二是用好法律知识。
隔行如隔山,如何翻越财务与法律之间的大山?王勇选择了以无限的热情和加倍的努力投入到法律知识的海洋中。
那段时期,王勇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知识,上班时见缝插针学,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学;上下班途中、出差路上,他的mp3里播放各院校名家的法学讲座。十多年来,王勇每天“集腋成裘”式地搜集和研究法律资料,电脑里的法律文章和案例已有数万篇,内容涵盖了刑事法学的方方面面。
得益于兴趣、勤奋和毅力,如今的王勇已然拥有深厚的法律功底:无论是法律文章还是案例,只要看过,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出现在哪本书哪一页;对法律条文更是烂熟于心,被大家誉为“法律活字典”。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随着法律知识的日益充盈,王勇开始在公诉席上大显身手。2014年,受最高检指派,王勇作为地方司法机关的唯一代表,赴湖北咸宁指导刘汉等人特大涉黑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庭审中,关键证人孙某坚决不愿出庭作证,王勇连续3天耐心对其开展思想工作,打消了他的顾虑,使他愿意出庭。庭审证明,孙某的出庭不仅证实了刘汉集团的犯罪行为,而且保障了程序正义,让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从事公诉工作14年来,王勇办案数千起,其中不乏轰动全国的大要案,无一错案、无一被改变定性。
除做好公诉本职工作外,王勇还喜欢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国家法治建设中传播正能量,体现一名人民检察官应有的良知和担当。比如当醉驾入刑呼声不断时,最高法提出反对醉驾一律入刑,引发网络误传,王勇对此进行法理分析,被媒体报道后,有效消除了网民对最高法的误解。(徐盈雁)
陈永明:诠释何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个子不高,但嗓门很大,爽朗的笑声穿透整个走廊;他年龄不大,可专业过硬,工作11年主办各类刑事案件240余件;他曾与被称为“许三多”的贪官许迈永面对面交锋;他曾是震惊全国的“地沟油”案件公诉人……他叫陈永明,今年38岁,是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2014年4月,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陈永明说:“办案是个良心活儿,我只是在三尺公诉席上坚守着检察官的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办理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受贿案时,面对该案涉案金额大、取证难、疑难问题多等问题,整整15个月,陈永明四处奔波。当时,他的爱人正怀着身孕,他却无暇照顾。开庭前,考虑到许迈永不会乖乖束手就擒,陈永明和专案组的成员一起,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辩解都准备了详尽的答辩策略,仅审查报告就写了几十万字。
最终,法庭认定许迈永受贿1.4亿余元、贪污5300万余元、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7100万余元的犯罪事实,曾经叱咤风云的许迈永站在被告席上,而站在他眼前的,正是面庞稍显“稚嫩”的公诉人陈永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陈永明的人生信条。他经常说:“谁最了解事实,谁就最有发言权。”
宁波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峰如此评价陈永明过硬的专业:就像公诉队伍中的“老中医”。
十多年的公诉生涯,陈永明除办理许迈永案,还成功办理了绍兴市原副市长谢卫星受贿案,宁波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贺富昌受贿案等有较大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柳立国、卜庆锋等20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制售案);徐丹故意杀人案(“白骨案”)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广为关注和热议,且被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深入报道的重大案件。
勇于肩挑重担,确保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陈永明始终保持一股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韧劲,对待工作从不推脱,总是乐于领受所交办的每一起大要案。现如今,他已成长为宁波市检察机关办理大要案的领头人。(王地)
金建文:既是办案能手也是纠错专家
提起浙江省衢州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检察员、高级司法会计师金建文,同事们对他的印象是一连串的“最多”:电话最多、来访最多、深夜伏案最多、节假日加班最多、发表业务论文最多、完成课题最多……大家说他“严守法律,思维缜密,既是办案能手,也是纠错专家”。
金建文先后对《贪污中非法占有行为的会计查处及财务认定》等20余个司法实践急需解决的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为案件的查处和审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理论结合实践,也使他成为经济类案件及职务犯罪案件办案人员坚实的后盾。
曾有顽固的犯罪嫌疑人在他面前败下阵来,也有拒不配合的案件关系人在他面前竖起大拇指,还有一些当事人闻听他的名字就主动配合……
一位曾编写过所在系统财务会计教材的犯罪嫌疑人自恃手段高超,声称:“如果我有问题,你们就是派全国一流高手来也只能和我打平手!”金建文临阵受命办理此案,最后,被告人被判重刑。通过办理此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一个改制评估作弊案件,数十名群众赶至检察院,要求金建文亲自接待并查处。受指派的他听完情况后当场承诺全力以赴,最终追回国有资产百万元。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公安部门请求支援,金建文针对个案分别制定了详尽的侦查取证提纲,并在审计人员的配合下,根据法律规定分别计算出各种准确的数额,使十余起重特大案件顺利办结……
去年,金建文共参与侦办和指导办理各类重大疑难案件40余件;出具司法会计鉴定书16份,制作案件侦查提纲及侦查建议10余份。多次参与有关部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和分析,协助当地公安机关侦破两起上级机关挂牌督办的重大案件。
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使金建文成为全国首批检察技术信息人才库成员、浙江省检察业务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务会计特聘研究员。他先后11次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连续8年被评为衢州市优秀公务员,获得“全国检察技术信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贾阳)
刘龙清:做“当代宋慈”杜绝冤假错案
自1997年考入福建省漳州市检察院以来,刘龙清一直从事着法医鉴定工作,目前已是该院检察技术处副主任法医师。
回顾刘龙清的检察职业生涯,可以浓缩成这样一张清单:解剖尸体259具,文证审查和出具司法鉴定意见1.25万余件,发现并纠正355件错误鉴定意见。经其复核的鉴定书均被法院采纳,无一差错。
从检18年来,刘龙清用犀利的目光审视着每个鉴定案件的蛛丝马迹,用手中闪闪发光的手术刀解剖开一个个案件的疑难点,去伪存真,既不让有罪者逃脱法律制裁,也不让无罪者蒙冤。
刚走上法医岗位不久,26岁的刘龙清就纠正了一名资深法医作出的鉴定意见,因此一度受到质疑。但福建省检察院的最终调查结果表明,刘龙清的鉴定正确无误。
原来,刘龙清从龙海市一起伤害案件CT片疑点着手,发现一名放射科医生收取好处费后,运用科技手段,将一名普通轻伤患者的CT片,移花接木到这起案件的影像片上,造成被害人吴福来被鉴定为轻伤的假象。对此,刘龙清果断还原事实真相,推翻原轻伤鉴定意见,犯罪嫌疑人吴九五被无罪释放。
办理完此案后,刘龙清又发现,华安县的黄丽霞串通医生帮助伪造假CT片,南靖县的吴清林和平和县的陈钦邻分别指使他人冒名顶替伪造假CT片等情况。针对这些造假乱象,刘龙清进行了调研,并把调研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推动了打击伪造伤情专项工作在漳州市的全面开展,有效杜绝了类似案件的发生。
2011年1月3日,因哮喘病复发,年仅20岁的打工女青年谭某服下从药房拿回的药后猝死。原鉴定意见认为,谭某系自身心脏病发作导致死亡,而死者家属对此意见表示不认可。案子交到刘龙清手中后,他从“双肺散在细支气管中见黏液栓”这处不起眼的病理描述着手,最终认定谭某是支气管哮喘发作,但非法行医延误了诊治,最终致其死亡。随后,刘龙清还以鉴定人身份出庭支持抗诉。法院采纳了刘龙清的鉴定意见,判处药房相关人员有期徒刑三年,死者家属与药房达成赔偿协议。
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刘龙清被当地群众誉为“当代宋慈”。(徐盈雁)
魏云秀: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孩子多大了?谁在照顾?”江西省广昌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侦查监督科科长魏云秀在讯问时,对做了家长的犯罪嫌疑人,都会问到这个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提到孩子,很多犯罪嫌疑人都会掉泪。魏云秀说,这种离情别愁,能让嫌疑人更加悔罪。可每当看到这些场景,身为妈妈的魏云秀内心也是隐隐作痛。
“我们从爱出发,从帮入手,探索出了对涉案人员未成年子女,以及未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挽救、教育的救助工作新思路。”魏云秀说,县委县政府启动的司法救助专项资金,部分用于救助未成年人,这为未成年人救助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回首自己在检察战线兢兢业业走过的33个春秋,魏云秀说,耕耘青少年维权岗付出的心血最多,也最有成就感。
1999年,魏云秀调入侦查监督科,提审时多次遇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看着那些紧张、胆怯的孩子,她的心总是揪得紧紧的。“他们还小,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将来怎么办?”2000年,魏云秀响应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号召,在江西省检察机关创建了第一家“青少年维权岗”。这些年,她先后帮助了20多个失足青少年,从中总结出“三勤四心”工作法,即勤走访、勤询问、勤联系,用关心、热心、耐心和细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给他们以改过自新的力量。
后来,青少年维权岗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魏云秀与同事先后在涉案人员未成年子女司法救助,以及留守儿童、单亲少年权益保护上继续开拓创新。“全县有多达6000余人的‘留守少年’和‘单亲少年’,我组织了院里的女干警与孩子们共度周末。”魏云秀说,女干警们把孩子们接回自己的家,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聊天、一起吃晚餐。这些孩子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春雨润物细无声,魏云秀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已有收获———广昌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全县犯罪人数的比例逐年下降。她充满创造力的“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已经成为江西全省检察机关的一张闪亮名片———既是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也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王丽丽)
·青海检察院专项检察剑指破坏生态犯罪
·贵州检察院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漏管检察活动
·北京怀柔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北京检察三分院:增强使命感 排查不稳定因素
·河南三门峡:新媒体成为检察工作“好帮手”
·“@厦门检察”影评漫画烹制普法盛宴
·“@厦门检察”影评漫画烹制普法盛宴
·广西检察院: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建设检察队伍
·最高检:在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最高检:在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上海杨浦检察院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河南三门峡:拓宽刑事执行检察领域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