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 我们在哪里
——西藏公安民警紧急投入抗震救灾侧记
4月28日清晨,又是一次余震!
在聂拉木县城临时搭建起来的指挥帐篷里,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吕涛心里一紧:“赶紧联系抢修组,刚刚抢通的道路有没有受损? ”嘶哑的嗓音里透露着他5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疲惫不堪。
电话传回来:“抢通的道路再次塌方。”
“立即出发,再艰难也得挺进樟木,抢出救命通道。”灾情容不得片刻迟疑,通往受灾群众的“路”不能断、不能延。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14个县区受到影响,受灾最重的吉隆口岸、樟木口岸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严重,6000余名干部群众陷入“生命孤岛”。“救人是第一要务!”公安民警紧急行动,驰援灾区一线。
4月25日15时,地震发生不到半个小时,聂拉木县公安局就第一时间组织由17名民警组成的应急突击队,突入樟木镇查看灾情,然而通往樟木的道路被滚落的石头阻断,打不通电话、没有受灾情况反馈、群众伤亡等等信息都一概不知。“绝不能让樟木在灾害中成为‘孤岛’。”应急突击队通过徒步连续急行军,攀绝壁、涉深谷、越险滩急速向樟木挺进,于当晚20时30分到达樟木镇,在及时向后方传来樟木镇受灾情况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救灾、群众安抚、治安防控工作中去。
这支应急突击队也是震后灾区第一支突入樟木灾区的外援队伍。
然而,在当晚短暂的通讯后,这支应急突击队却失去联系整整52个小时,直到27日晚19时20分才终于与后方指挥部取得联系:“目前樟木镇群众思想稳定,社会治安形势良好。”这是他们在取得联系后向指挥部报告的第一件事。
4月25日,22岁的吉隆口岸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民警罗天凌刚刚结束在警务室24小时的值班,吃了点东西上床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从睡梦中惊醒的罗天凌第一反应就是参与救援:“因为我觉得在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要冲上去,一定要在老百姓身边,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跑到街上的罗天凌看到老百姓在四处乱跑:“那时地震波动比较轻,但还是有一些房屋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和倒塌。”罗天凌指挥群众,告诉大家不要慌,远离房屋,并将他们集中到附近的广场。
10分钟后,罗天凌接到了局里安排的后勤安置任务,负责组织维持秩序,安抚群众情绪。“很多藏族同胞因为没有经历过地震,地震的发生让他们感到很恐惧。一些人因为恐惧而想返回家中。于是,我尽力去抚慰他们,告诉他们地震后会有余震,先不要回到家里。”
由于地震刚结束,情况紧急,上级部门发放的救援物资还没运到灾区,安置点需要搭建帐篷。在安抚好群众后,罗天凌和几名战友只能在倒塌的房屋、废墟、农牧民家里原有木材堆中捡木棍、木板、铁丝、钉子等用来搭建帐篷。
正当他们在空地上搭帐篷时,一根梁木从柱子顶端脱落下来砸在了罗天凌的头部。梁木上带着钉子,在他的头部扎了个伤口,鲜血直流。罗天凌被送到附近医疗点简单包扎后,虽然医生叮嘱他要卧床休息、以免引起感染,但他执意想回到抢险救灾的岗位上: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我要尽快回到一线,继续帮助老百姓、保护老百姓。
地震发生后,距尼边境较近的吉隆县江村受灾极为严重,大多数老百姓家的房屋倒塌。日喀则公安边防支队桑青边境检查站的旧营房也被震塌,官兵们顾不上收拾自己的东西,紧急行动来到附近的江村。
站长巫优奇带领官兵们挨家挨户呼喊,将村里的老人、小孩一个一个背到了开阔的安全地带,清点人数一共51人。
“怎么没有看到央金奶奶?央金奶奶已经92岁。”江村的普琼阿妈的提问让现场气氛紧张了起来。巫优奇立即带领马到春、王彦龙、张耀杰、洛松达瓦和余威赶往老人家中查看。
大家看到央金老人家的房屋已有两面墙体倒塌,门窗已被石块封堵,隐隐约约能能听到老人的呼救声。官兵们在查看现场情况后,立即卸下门板搭建起临时救援通道。战士们将老人背上肩护送到安全地带,包扎好头部伤口。
除了吕涛、应急突击小分队的17名民警、罗天凌、桑青边境检查站的官兵,这两天记者陆续收到一张张从救灾第一线传回的照片,从照片里记者看到了凌晨时分帐篷里民警还挑灯安排部署救灾的紧张,看到了民警抢修道路时余震来袭山体就从跟前滑坡的惊险,看到了民警抬起坍塌石头、木梁后救起群众的小心翼翼,看到了在吉隆灾区帮助搭建临时学校孩子们上课后民警露出的微笑……
(记者 廖卫华 通讯员 张黎黎)
·曹建明致电慰问西藏地震灾区检察机关
·西藏抗震救灾、援助尼泊尔有序开展
·西藏公安边防开通航班验放“绿色通道”
·西藏抢险救灾指挥部发布交通管制通告
·西藏公安消防总队设立12个安置点安置群众
·公安部发布赴西藏灾区交通安全提示
·公安部发布赴西藏灾区交通安全提示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加快边检信息化建设
·西藏法院:走出符合区情人民法庭路
·西藏:用“四个全面”统领人大工作新实践
·西藏林芝开展综治宣传月集中宣传暨便民活动
·西藏日喀则市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