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关键点 作战合成化
山东莱芜采取超常规举措打好交通事故预防攻坚战
固化工作模式,合成化作战;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在“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工作中,山东省莱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紧盯关键路段和重点违法,强化通行秩序管控,重拳整治道路交通顽疾,全力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攻坚战。截至目前,共出动警力2000多人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445起。
交警支队严格落实“从快传达贯彻、从细分解责任、从严督察问责”的要求,将省厅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细致分解,量化落实到各大队、科、室、所,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明确事故科全面统计分析近3年以来所有交通事故,明确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法行为、重点驾驶人等关键要素,形成专题报告,进行事故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单位督导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刚性问责。着重围绕“六个重点”,以超常规力度向交通事故宣战,确保3个月形成高潮、6个月形成常态,年内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交警支队细查彻改安全隐患,分类施策抓好整改,是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关键。莱芜交警对新排查出的25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健全动态排查、挂牌督办、定期复查、群众举报等制度,坚持从实整改,逐一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坚持日常严管与突击实战相结合,突出路面管控重点。以交警为主体,严格落实警力下沉政策,确保支队五分之四的警力在路面上,支队机关落实高峰站岗工作,大队、中队落实“三长负责制”,将最大警力放在路面上,突出国(省)道、高峰时段、严重违法行为等重点,营造严管重罚的氛围。深入推进“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支队、大队、中队三级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将警力、警车、装备投向路面,着力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实行支队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上路督导工作,强化路面管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管、严罚严处,形成高压态势。
交警支队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探索建立重点人、车、路信息管理平台,今年上半年全面铺开钢城智能化交通建设。2016年完成国省道、城区道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2017年完成县乡道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同时,根据交通流量,实现可视化交通指挥平台调度指挥、加强事故分析研判,与市公安局平台实现共享应用。狠抓源头管理,筑牢安全防线。对七类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分类制定管理措施,做到逐车检查、逐车建档、逐人见面。对重点驾驶人实行登门教育,签订安全协议,保证每半年见一次面,每月发送一次安全提示信息。推进与派出所车管联动机制,把酒驾毒驾、年度记满12分、年内有10次以上道路交通违法记录、发生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等4种高危驾驶人,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教育管理,强化对记满12分驾驶人的培训教育考试工作。
针对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及交通安全风险点,交警支队主动亮剑,打出“组合拳”,紧盯关键点、时间点,善打“游击战”。交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出入城区或进出市的交通主干道、高速路出口和服务区等重要路口路段设立11个查控点,强化通行秩序管控,重拳整治道路交通顽疾,采取固化工作模式、增设“加时岗”、推行夜查夜控、区域联勤、无缝衔接等方式,全力打赢新常态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结合“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整治行动,实行多警联合执勤,在城区道路、进出城口、检查站设立查控点,加强对客车、货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渣土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重点车辆,以及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的查控力度,力争机动车百车守法率达到85%以上。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交警支队借助《莱芜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分工和问责办法》,发挥交通安全委员会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行业主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岗位责任落实,形成了交通安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将各项重点工作细致分解,量化落实到各单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
■在重要路口路段设立查控点,采取固化工作模式、增设“加时岗”、推行夜查夜控、区域联勤、“无缝衔接”等方式,全力打赢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
·山东通报4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山东济南公安净化“三区三圈”治安秩序
·山东: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
·山东招远: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
·山东:开展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跟踪监督活动
·山东检察院诉讼监督成效显著
·山东检察院诉讼监督成效显著
·山东:检校互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免疫”
·山东公布美职篮队徽商标侵权等十件典型知识产权案
·山东检察院强化动态监控确保侦监质量
·山东检察廉政防控三级贯通
·山东淄博法院:全力打造便民阳光司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