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重庆法院“三部曲”服务两江新区创新发展

2015-04-23 16:25:2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重庆法制报 

设专属法庭、庭审进园区、出台十条保障措施

重庆法院“三部曲”服务两江新区创新发展

  4月21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重庆行”走进了重庆两江新区,了解该市法院如何为两江新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除了在两江新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重庆法院还通过“庭审进园区”、出台知识产权审判保障措施等手段服务两江新区创新发展。

  “专属法庭”提供司法保障

  在聚集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外向型产业的两江新区,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和案件逐渐增多。为了重点服务两江新区的发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于2014年初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法庭成立一年多来,积极履行审判职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截止2014年底,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13件,已逐渐成为“重庆知识产权审判窗口”。

  “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为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同时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说,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结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探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合议庭定案机制;同时,还建立专家陪审员和普通陪审员两个层级陪审制度,配备了证据分屏显示比对等系统,提高评审的准确性。

  “庭审进园区”延伸服务职能

  两江新区的高新企业较多,为将法院审判触角延伸到企业,我市法院举办了多次“庭审进园区”的活动。

  此外,法院还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需求,对其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为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能,防控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提供专业服务。

  法院还依托两江新区管委会“两江论坛”服务平台,为辖区内数十家高新企业代表讲解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合同、商业秘密、商标权、专利权保护等知识产权法律问题。通过信息共享,职能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园区发展和企业运营的良好法治环境。

  “十条措施”加强保护力度

  为营造两江新区创新发展良好司法环境,我市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有针对性地出台保障措施。市高法院和市一中法院分别制定了《关于开展“审务进园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调研均提出了要求;市高法院制定了《为两江新区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十条措施》,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据了解,这十条措施分别为加强前瞻性司法政策研判、提高司法服务质效、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开展“审务进两江”活动、支持金融改革创新、创新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动化解易发多发矛盾纠纷、加大生效裁判执行力度和完善统筹协调司法保障机制。

  据悉,重庆法院还加大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金融业、商贸业、信息业等两江新区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工商、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共同探讨保护策略,提出司法建议等,搭建两江新区知识产权立体保护体系。

[责任编辑:都耀坤]
相关报道

·重庆政法系统宣传工作专题培训班开班
·重庆法院:延伸审判职能 深化知产司法改革
·重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重庆南岸法院从源头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中国法学会调研重庆法学会建设发展情况
·重庆司法局举办全市律师事务所培训班

·重庆司法局举办全市律师事务所培训班
·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推进依法治市及改革工作
·重庆五中院诉前保全案猛增6.8倍
·重庆:法治政府建设两个率先引关注
·重庆培训全市律所党支书记
·重庆四中院引入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