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途之家作为北京市青年教师实践基地,积极探索矫正教育模式创新,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5所高校共同创立了全国首家“阳光中途学院”,每年开展集中教育48期,培训1500余人次,社区矫正人员教育覆盖率达100%,成功设计了一批像“逆风起飞”、“情绪管理”等精品课程,并借助集中教育网络平台,组织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解矫教育,打造中途学院教育品牌。
一是借力市教育中心,规范开展初始教育。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我区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每月组织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赴市教育中心参加为期4天的集中初始教育,并组织工作人员随行配合管理。目前,已选派78名社区服刑人员分6批次参加集中初始教育,派出工作人员28人。我区参训学员服从管理,表现良好。在结业考试及综合评价中,72人评为优秀等级,占92%,11人荣获“优秀学习标兵”称号。
二是依托强大师资力量,针对性开展分类教育。中途之家作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实践基地之一,不断吸纳高校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合作,先后与人大、政法、首师大等多所高校共建,成立了“海淀区阳光中途学院”,不断加强教育矫正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为不同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如,针对无业,又迫切想掌握一技之长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亲子关系不和、子女教育方式不正确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亲职教育;针对有精神障碍、精神缺陷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这种分类教学,针对性强,教育矫正效果明显。
三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集中教育信息化。中途之家充分利用海淀区高新科技资源创新管理,成功开发了海淀区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集中教育网络报名,并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全年分设4个学期,每个学期12门课程,内容涵盖国情、政治、法律、人文、修养、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启用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活动指纹签到,做好各项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管理。通过集中教育网络平台,采用指纹报到,既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教育学习的自主性,又实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管理,选课、休学、评价等所有操作均可网上办理,减少了数据遗漏情况,实现了集中教育全覆盖的目标。(闵亚坤)
·青海法官学院举办2015年人民陪审员培训班
·广东高院:法官网络学院上线
·广西贺州检察院与贺州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基地
·北京市检二分院公诉二处:受邀为国家检察官学院专题授课
·新疆警察学院原副院长李彦明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贵州安顺政法委与安顺学院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贵州安顺政法委与安顺学院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辽宁省公安厅与刑警学院实施警务共建
·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教师节前夕到学院看望慰问老教师
·江西公安厅厅长慰问省警察学院教师
·曹建明检察长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员授课侧记
·山东青岛市成立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