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司法局整合司法行政资源,探索建立“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外来企业投诉服务”“五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有力地推进了民生工程和法治绵阳建设。今年1月至3月,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00场次,受理群众法律服务事项3万余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00余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0余件,接处企业投诉20余件,接待公证咨询事务380余件,接待司法鉴定咨询事务120余件。
该局建“三级平台”,打造服务“新体系”。绵阳各县市区依托县(区)司法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百姓说事点”,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通过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建立服务热线、提供咨询与对接服务等方式,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外企投诉、法治宣传等资源集为一体,实施“一个门进,集中受理,分头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机制,为广大群众开展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优化资源,开辟服务“直通车”。绵阳市充分发挥“四支法律服务队伍”作用,当好法治宣传员、预防排查纠纷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援助联络员、公证联络员、司法鉴定联络员“六大员”,通过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城际协作机制”、“法律顾问进万村(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等专项活动,择优委托法律服务机构值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为广大群众开通法律服务便民“直通车”,快捷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健全机制,构建服务“绿色通道”。绵阳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有序对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首问责任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服务登记台账、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制度和公示投诉电话等制度措施,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推行以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联络点延伸服务到村(居)制度,并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等制度,将法律服务联络员和法律顾问工作内容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实现法律服务走基层、进家门。(张入文 赵银熙)
·四川巴中:组织新招录民警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四川巴中:召开"创、铸、树"活动动员部署会
·四川宜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
·四川巴中公安机关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四川多家联合“报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
·四川发布2014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四川发布2014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四川广元:“五严五防”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四川成都政法委主动反馈提案办理意见
·四川成都禁毒办开展毒品无害化销毁工程
·四川广元司法局调解矛盾纠纷成效显著
·四川眉山多部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