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警务评判权交给百姓
赣州“民调评警”稳步提升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
如何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纳入评警范畴,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公安满意度,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一直探索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2013年5月开始,该局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民调评警”工作,将基层警务工作的评判权交给辖区群众,让群众当“裁判员”,让民警当“运动员”,以倒逼机制促进基层基础工作和警风转变。
赣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胡满松表示,“民调评警”契合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战略部署,是公安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公安机关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建设和谐平安赣州的客观要求。
社区民警都有“责任田”
“如果您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请联系我!”在于都县桥头乡的各村路口、小卖部、汽车站等人流量较大或人员较集中的地方,随处可见这样一张张醒目的警民联系卡。走进百姓家里,电话机上方的显眼位置,也张贴着警民联系卡。
这些警民联系卡,是于都县公安局桥头派出所民警走村串户张贴到位的。联系卡上印有管片民警的照片、姓名、管片范围、联系电话以及投诉电话。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两年前,赣州市公安局党委达成了一项共识,即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民调评警”活动。两年来,赣州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围绕群众百姓,正在共同实践着这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2013年4月26日,在全市公安机关“民调评警”动员会上,胡满松提出,要举全局之力,把“民调评警”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为此,赣州市公安局把“民调评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并有效融入到日常公安工作之中。胡满松说,“要通过这项活动,让民警侦破好每一起案件、接处好每一个警情、办理好每一份证件、调处好每一起纠纷、消除好每一个安全隐患、开展好每一次治安巡逻、服务好每一位群众,以扎实的作风和高效的服务取信群众,促进公安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介绍,赣州市公安局下辖19个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和一个直属分局,共有派出所286个,派出所民警2300多人。当年,该局从与群众接触最广泛、联系最密切、服务最直接的社区警务工作入手,重点考评派出所及社区(驻村)民警。
赣州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按照社区警务工作的要求,科学划分责任区,落实警力下沉,建立固定和移动电话数据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每个电话分配到责任民警头上,确保1292名社区(驻村)民警每人都有“责任田”,每名辖区群众都有对应联系的责任民警,实现了“民调评警”工作全覆盖。
征求意见建议8.6万条
据统计,“民调评警”工作开展以来,赣州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共走访群众232万余户(次),走访单位46.1万余家,共登记出租房10.8万间,共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8.6万余条,为群众办好事13.5万件,上门送证11.2万张;收集治安信息1.3万条,化解矛盾纠纷1.9万起,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安全防范提醒391万条,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768条,通过走访破获刑事案件251起。
为确保“民调评警”工作顺利开展,赣州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均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民调评警”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警组建“民调办”,专事“民调评警”工作。
同时,出台《民调评警工作方案》和《民调评警工作考评实施细则》两份文件,明确“民调评警”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强化部门间协作与配合,确保“民调评警”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民调评警”工作开展以来,广大民警尤其是驻村民警克服了人少事多、地域跨度大、群众见面难(外出务工)等实际困难,按照“上得了门、入得了户、谈得上话、交得上心”的要求,针对群众生产生活规律特点,通过预约走访、送证上门、夜访、错时访、回原籍访等方式,逐一与辖区群众见面。
民警“零距离”服务群众
“吉埠派出所提醒您:近来辖区发生诈骗案,如果您接到电话或短信说‘你中奖了’等请不要轻易相信”“我们正在开展‘民调评警’工作,请您和您的家人给予支持和配合”……这是赣县公安局吉埠派出所在QQ群里发布的信息。
吉埠派出所现有民警8人,按传统的实地检查、走访调查等管理方式,难以与辖区单位和群众进行实时交流和管理。开展“民调评警”工作以来,该所建立并推广了“平安吉祥之埠”QQ群,群内成员包括吉埠辖区内的行政村、旅馆、网吧、涉危涉爆企业、“九小”场所和娱乐场所负责人,实现了各类警民互动。
两年来,赣州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提高社会各界对“民调评警”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推出“家、校、警”互动式安全教育方式,并借助社区活动,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安远县公安局结合“民调”活动深入开展暑期青少年防溺水工作……
此外,全市公安机关通过手机报、短信等方式,定期向群众宣传公安机关在打击、管理、防范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群众,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在完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窗口服务的同时,该市各地公安机关还推出“警务飞信”、警民QQ群、民警微博和“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便民利民新举措,让群众享受公安机关“零距离”服务。
全警参与提升满意度
目前,赣州市公安局“民调评警”工作已形成以派出所、社区(驻村)民警为主体,以窗口单位及保护民生警种为补充的考核机制。从2014年开始,该市公安机关拓展了评警范围,把交警、刑侦、出入境、户政、110接处警5个层面警种纳入“民调评警”范围,在每个窗口单位安装了即时评价器,调查群众对办案单位及窗口单位民警工作态度、规范执法等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赣州市公安局还委托江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运用民意调查机制,从走访率、知晓率、见警率、安全防范、便民服务、总体工作、窗口服务、治安巡逻、接处警及治安秩序方面考核社区民警及派出所工作,对全市各派出所和社区(驻村)民警进行满意度测评。
“通过‘民调评警’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对基层派出所人、财、物的倾斜,为社区民警有充足时间及精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胡满松告诉记者,为确保“民调评警”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加大了对“民调评警”工作的督导力度,开展现场督导,定期测评并通报,落实奖惩同步,并逐步实现全警参与,各警种协同配合,进而推动了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如今,赣州市警民关系日益密切,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稳步提升。2013年度,赣州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从2012年的90.12%上升至91.17%,在全省排名从2012年的第7名移至第6名;2014年度,赣州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为93.7325%,跃居全省第三。(记者郭宏鹏 通讯员林绍荣)
·江西检察机关“三同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江西武宁检察院:检察长出庭公诉成常态
·江西丰城警方110名校园警察化解纠纷860起
·江西德兴检察院组织体检保障在押人员健康
·江西检察院在贯彻“四个全面”中展现新作为
·江西公安强化旅游景区治安管理
·江西公安强化旅游景区治安管理
·江西吉安检察院:反贪工作“抓大不放小”
·江西丰城检察院:心理测试技术助推自侦办案
·江西检察院对两类犯罪开展专项立案监督
·江西丰城检察院助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完善
·江西公安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