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暂住证具有14项基本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在福建厦门办理出境去台湾、外来员工子女也可以上公办学校……”近两年,随着福建省厦门市出台了多项流动人员便民服务政策,让“新厦门人”越来越有归属感。自3月中旬开始,厦门市公安局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宣传,鼓励外来人口积极登记办证。全市公安机关也不断创新,先后推出微信自主登记系统和“移动采集器”等高科技方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也越来越“智能化”,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办暂住证。
“三个零”服务方便就近办理
每年春节后,厦门市都会迎来新一轮的返城高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厦门。为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自3月中旬开始,厦门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在全市开展了流动人口宣传服务管理工作,并提出了“零收费”、“零门槛”、“零距离服务”的“三个零”理念,简化办证程序,在提高办证率的同时,确保流动人口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集思广益增加服务和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暂住证,厦门市公安局在全市增加了65个办证点。目前,全市共有办证点达215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各大社区。除了日常的民警入户访查、登记外,各公安分局结合实际贴近服务,根据辖区特色推出了延时服务、送证上门等,为“上班族”打开方便之门。
享受14项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2010年6月,厦门市出台新规,外来人口持厦门暂住证或居住证满8年,且具备一定条件者,可在厦落户;2014年5月,市政府再次出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几项民生政策让“新厦门人”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温暖。暂住证是外来人口在厦门居住的凭证,可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享受规定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孕产妇、儿童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免费的保健服务;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等;在民事诉讼、工伤事故赔偿方面,可参照市民待遇享有14项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目前,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已达260万,仍有一部分外来人员未及时登记办证。警方呼吁外来人员,应主动到暂住地派出所或街道居委会办理暂住证。
【链接】
思明警方:自创“微信办证系统”
近日,思明公安分局梧村派出所的外来人口办证率突然翻了好几番,这源于派出所自创的“微信在线办证系统”。这个系统的开发者是梧村派出所的一名“90后”文职人员,小伙子自己琢磨研究编写程序,在市公安局宣传处的支持下,开发出一套简单可行的“微信在线办证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办暂住证,还可以办理户籍相关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守护梧村”微信公众平台,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等信息,民警在系统后台进行审核,通过后会发短信至群众的手机。如果群众需要打印暂住证,带着照片到辖区任何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站打印即可,非常方便。
湖里警方:推出“移动采集器”
湖里辖区有18个“城中村”,外来人口有80余万人,占湖里区总人口的80%。湖里公安分局创新工作理念,提出了“信息队伍社会化”、“采集手段科技化”及“采集内容规范化”的“三化建设”,目前已在金山派出所高林辖区试点,今年内将在18个“城中村”全面铺开。
为了更快更好地采集流动人员信息,湖里公安分局自主研发了“移动采集器”,如手机般大小,具有读二代证功能。民警和护村队员在入户采集信息时,只要拿采集器在群众的二代身份证上刷一下,身份证的信息自动导入后台系统。同时,为了保护身份证信息不外泄,采集器采用了“只进不出”的单项采集功能。
·福建平潭禁毒大队“流动课堂”进车站
·内蒙古公安开展禁毒“流动讲堂”活动
·广西柳州:禁毒流动宣传车开进校园宣传禁毒
·山东济南铁路检察院创设流动检察宣告庭
·湖北公安厅:异地用警铲除流动赌场“行业标杆”
·云南昆明:举行"流动查缉单元"装备发放仪式
·云南昆明:举行"流动查缉单元"装备发放仪式
·贵州龙里:“流动车管所”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浙江宁波市:加大外来流动人员普法教育力度
·江苏南通:“流动检察室”进了村委会
·贵州绥阳法院:“流动天平” 行走在司法为民第一线
·河南夏邑县检察院:“流动检察室”成检民互动连心桥